顯示具有 癡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癡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新工作滿月了,這個月日子過得特別快,胡亂忙了八小時後,回家睡覺,醒來又是新的一天,和一樣的日子,「沒有什麼特別的」我說,辦公室在鬧區6樓,連遙控飛機和麻雀都罕見,最近也沒聽說有變態殺手或XX之狼,不玩股票不搞投資的我,日子可以預期的,一如往常。

除了我所在的島剛經歷一場天昏地暗豪雨劫難,關掉不忍卒睹的新聞畫面。接下來整個週末,又在接二連三的死亡悲劇裡,目睹一個城市的墮落死亡,那是災難連連的紐約。

(圖左:《小城》的封面竟然很有蝙蝠俠的的味道)
在美國冷硬派推理小說家Lawrance Block的《小城》(Small Town)裡,後九一一的紐約人,賴活過日的軌跡看似沒變,面向死亡的陰影卻更無所不在。當恐怖攻擊的受害者變成連環殺人犯,用火燒用刀割製造一個接一個犧牲者,為了這個偉大城市的永恆獻上祭品,在媒體鋪天蓋地的洗腦之下,這個城市潛在的被害者和嫌疑犯們,都開始有點改變,他們潛在的慾望被激發,狂想被實踐,醜聞被歌頌,敗德成常規。九一一之後,明天充滿不可知,連不可能也變可能了,「別人愛做什麼,關我們什麼事?反正我們總有一天都會死!」書中的美女主角如是說,這時候我只想到牆上的塗鴉Why So Serious?

書裡說到這個連環殺人魔比威脅高登市的小丑更變態,我想卜洛克在寫此書時還沒有《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緣故。有點讓我看到傻眼的《黑暗騎士》裡,以紐約為原型的高登市,遭遇前所未有的恐怖攻擊,連蝙蝠俠都疲於奔命應付不暇。

天才導演如Christopher Nolan,果然不甘心當好萊塢的走狗,他把簡單故事複雜化的功力無人能敵,所以我們看到一個超複雜的英雄片,兩個半小時裡是一段段道德兩難的辯論,難解又難消化,看到人都死光光的最後,我甚至懷疑起我所生存的良善空間端賴惡者一時良心發現施捨?最恐怖的還不只是小丑本身的罪行,而是他渲染恐怖,玩弄人性,再造罪犯,讓聖人變成壞人的大能,直逼魔鬼撒旦。

如果說連續殺人犯跟恐怖份子一樣該死,那麼為求自保按下按鈕的平民以及挾正義之名出兵他人土地的領導,難道可以活得心安理得?原來神和人、善與惡只是一線之隔,這是亙古以來宗教哲學文學經典裡的論述,只是我並沒期望在這樣一部續集電影裡看到,這就是令我傻眼的緣故。

撇開僅存幾個機智卻不好笑的冷笑話,總得來看《黑暗騎士》還是悲傷,完全沒有商業大片慣有的高潮結局。蝙蝠燈被打破之後,英雄只得躲躲藏藏,連群眾的歡呼都不見了,我懷疑這樣的調性有辦法續集下去嗎?可是此類型的fans愛死Nolan了,看看imdb就知道,黑暗騎士竟然幹掉經典的教父,唯一堪慰的是,當杯麵對上義大利麵,最後的贏家還是永恆的罪惡之城紐約。

我們都不是Joker,我只會活得Serious。我相信仇恨和恐怖是會傳染會遺傳的,在連續看了這麼多之後,只但願我有足夠的理智清明能夠擺脫這一切。

為什麼難得的周末假期,我ㄧ點都沒有被娛樂過的輕鬆呢?應該來點光明的,例如走到戶外,好好曬個太陽,讓蟲咬一咬,聽娃娃們在哭鬧,享受此刻˙現世。

【延伸閱讀】
˙《黑暗騎士》網友好評

˙關於Nolan的二三事,雖然周星星給杯面評價的很差,可是《記憶拼圖》(Momento)真是經典中的經典,沒看過絕對要找來看(而且要看倒過來拍的導演版),你才知道電影原來可以這樣玩。


在我的那個年代,文藝青年們必看的,就是岩井俊二的《情書Love Letter》。中毒到深處,只要置身雪地就有喊出"お元気ですか。私は 元気です"的衝動。後來岩井俊二繼續拍青春片紀錄片,當編劇製片扶植不少後進,卻再也沒拍出比《情書》更有影響力的電影了。

最近的一齣韓劇《甜蜜的人生》,原始片名是《La Dolce Vita》,卻一點也不費里尼,反而是向岩井俊二致敬,用冷冷的口吻訴說婚外情的芭樂故事,沒有此類題材常見的婆婆媽媽,卻多了推理劇的故弄玄虛,像散文像詩一般,不斷在現在過去未來的時空跳接,劇中每個人都有不堪回首的往事,可是當下不把話說清楚,只有考驗觀眾記憶拼圖的功力。這樣的故事註定收視率不可能好,可是我喜歡。

女主角留著中山美穗在《Love Letter》裡的短髮,在小樽的街頭徘徊。我說女主角過分傻氣自溺,還不斷消費我最愛的經典畫面招牌場景,甚至,連音樂都如出一轍的,舒緩有秩,沉吟動人。

可是能怪她嗎?她太早結婚生子走入家庭,還沒找到人生的目標,連像樣的戀愛都沒談過,就如同其他絕望的主婦,日子只剩家事和小孩。這樣看似郎才女貌的結合,老公又是優秀的基金經理人,本應過著衣食無憂的甜蜜生活,可是她一點也不快樂,面對丈夫外遇也無能為力,想死還要偷偷躲到天涯海角,演出一段逃離現實的失樂之旅。

沒想到中年大嬸還能在異國雪鄉,和目光迷離的年輕帥哥談起戀愛,在雪地裡偷情。小樽浪漫無敵的雪景,的確具有療傷功效,要不是燈塔的出現(韓國人是燈塔控),我還真以為是情書續集呢。女主角終於在這裡找到活下去的意義:
...很輕鬆,看似比我年輕的男子,很隨意的樣子,讓我感到輕鬆,這時"甜蜜"這個詞浮上我的腦海,是誘惑...



基於編劇之虐人不倦,故事註定無法甜蜜下去,原來帥哥也是來尋死的,而且背後還有更多的秘密呢。越來越陰暗的李東旭,轉身變成《天才雷普利》,挑戰多重人格同性戀傾向(後者沒有很明顯,可我怎麼看都有這味道),頗有向花美男祖師爺亞蘭德倫致敬的意味。

劇中主角每個都活得好累,我也看得好難過。我對婚姻的現實社會的現實和友情的現實感到寒心。我還真是吃飽了撐著,看到大家都不好過,就覺得自己實在太幸福了,這就是偶像劇對社會的教化意義吧(ps.本片題材實屬青少年不宜,能夠在民風保守的韓國螢幕上演,我只能說,韓國社會有進步...)。

雖然人家從小就是福山雅治的fans(羞),可是坦白說,他在《伽俐略》裡解謎的神氣度卻一集不如一集,看到最後只有主題音樂響起小宇宙發功的瞬間我才稍微醒過來,完全無法滿足推理迷的灰色小細胞,令人對片中的偵探物理教授湯川學的印象不佳,只當他是個徒具外貌愛耍帥(事實上也真的很帥)的中年型男。

不過當我聽說號稱他最佳作品的《嫌疑犯X的獻身》將由我也很愛的中年型男堤真一,演出物理天才對抗數學天才的情節,當下讓數理迷的我馬上去買書來看。書封文案說的太多,也因為故事情節又非常之平凡無奇,幾乎讓我一邊哈欠一邊質疑起直木賞有很了不起嗎?沒想到到了結局倒數20頁左右,情節急速逆轉,其實也不算逆轉,而是前半部用了大篇幅催眠讀者落入邏輯的陷阱,最後發現真相簡單到幾近荒謬,更讓人打從骨子裡發冷顫.

東野圭吾的作品,《伽利略》和《白夜行》我都只看過日劇版,在《白夜行》裡所構築的驚人社會案件,年輕生命在破爛世界裡,為了生存身不由己的走上絕路,用純愛動機粉飾的殘酷罪行,讓人在看的時候頻頻搖頭,看完後不斷落淚。《伽利略》裡的大堆頭明星陣勢和幽默的敘事TUNE調,一度讓人以為是另一部《古佃任三郎》,不過幾個片段中,漸漸卻發現,即便科學可以驗證犯案的細節,卻永遠無法解釋人性偏執與冷酷的一面,唐澤壽明和香取慎吾的演出令人驚艷,假科學之名以圖自身之利的結果,面對的是一山還有一山高的江湖現實。

意猶未盡忍不住拜讀東野的舊作《宿命》和《湖畔謀殺案》,一口氣看完的結果,相當滿足.和我所鍾愛的犯罪故事相同(如柯恩兄弟的冰血暴),東野san筆下的案件似乎都不是刻意計畫發生的,而是為了掩飾烏龍過失所犯下的連續罪行,正因為每個故事都不只是單純的推理解謎,才是平凡到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世上哪來這麼多倒楣的金田一和柯南呢),也真實反映人生的無奈,正所謂"完美的犯罪只是紙上談兵,所有計畫端賴作者安排,而現實則是充滿未知數"。東野圭吾,則是不斷冷眼呈現"不得不如此"的殘酷現實,沒有太多激情,如果有一點溫度,也是稍縱即逝。
在北京逛書店時買了《色│戒》,回家時上個廁所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就讀完了。

只有一個感言,完了?竟然這麼短?雖然《斷背山》也很短,或許是英文的關係倒讓我花了一些時間才進入狀況。

可是《色│戒》真的好短,典型張式的精雕細啄所剩無幾,人物的關係和背景全部意識流般地快轉跳過。美人記不知不覺被破了局,只剩下搓麻將的三姑六婆閒聊繼續。

雖然很多人說李安的影像填補張愛玲文字的空洞,書裡的王佳芝似乎是自戀多過深情,易先生則不折不扣是個冷血色胚。張愛玲的薄情到了李安手裡,人物也變得更有厚度和感情。

等到在一個莫名其妙的晴雨天裡,一個人去看了色戒後,看完腦袋一片空白。赫然驚覺,原來張愛玲沒寫出來的才是重點,原來是恨過頭,連稍作著墨的力氣都沒有了。因為這點領悟,心裡只剩下純粹的難過。是那種 ”傻瓜同情傻瓜的難過”,的確需要花兩三天來好好 整理心中的衝擊。

兩個多小時裡,一直是淚水在眼眶打轉,一開始是為了喜歡的人站上舞台,然後不由自主的入了戲,最後則是假戲真作的賠上一條命。從眉眼相對到水乳交融的幸福瞬間,萬眾矚目的床戲根本看不清楚,模糊的影像卻沉重的讓人窒息。正因“一切都有了目的”,就算死了也可以。布拉姆斯的間奏曲,靜謐甜美,卻註定走向終點。

而我在忙的跟狗似的一天之後,聽了OST,彷彿可以更貼近王佳芝的心:在黯淡城市裡茍延賴活,沒有一點希望,就算是一個人在暗黑影院也好,至少可以放肆大哭。

原來大環境的痛苦還不如小我的重要。凡人終究是自私的,一如始終不太在乎政治正確性的張愛玲,不在乎對誰忠誠,只想演出自己的人生。小說和電影,則是很誠實的陳述了這樣的現實。

唯一不喜歡的感覺是,看色戒變成全民大拜拜,“你看了色戒沒有”是最時興的問候語,連從不進電影院的婆婆媽媽都在戲院裡嗑瓜子,莫名其妙地狂笑,用匪夷所思的性愛畫面成為情侶之間的催情春藥(佩服各位的巨細靡遺的好眼力),更滿足自己生活的貧血乏味

李安拍這個故事真有了個目的,娛樂的目的。

帶著一身從山上帶下來的疼痛,在格格不入的鬧區電影院裡,笑中帶淚看了《練習曲》,真是部好看的電影,有好看的人和風景,好聽的音樂和好聽的歌,對於此刻完全不想動腦的我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上個星期天經過中正紀念堂捷運地下道,在兩廳院2007年的節目預告中,看到好久不見的Pina Bausch終於又要造訪台灣。

不久前開始,在圓山站往內湖的通勤專車上,閱讀徐四金的《香水》。晨曦落入車窗的同時,空氣裡微塵漂浮,嗅覺開始變得敏銳。

剛好今天穿上Blvgari Omni,東方調香水,印度紅茶基調融入荳蔻丁香呈現無限輪迴,為新剪小丸子頭,增添幾分專業成熟。擦身而過會讓人恍神,完全營造出與本人相反的錯覺。


我喜歡你。

像一瓶水一樣。

多一些情節都會讓故事變得混濁的。純淨。


多一點聲音都會掩蓋呼吸和心跳的。安靜。

總是在上課時偷畫你的大耳朵然後。擦掉。

總是在下課的午後。坐在河堤草地上。

天橋斜跨過天空。看不出雲的表情。

聽你的吉他。同樣的音符來回滾動。

輕輕的我吻了你然後。你轉身而去。


王家衛在今年的坎城很出鋒頭,聽說趁勢發行了《春光乍洩》10週年紀念版。對呀,算算還真的是過了十個年頭。

《春光乍洩》是我最喜歡的王家衛電影。出國的前一年分別和義工團的姊妹淘和當時尚未嫁做人婦的Micky在西門町各看了一次,還興沖沖地在當時還存在的Tower買了紀念版的大塊CD(買過的人應該知道我說的大塊的意思)。出國後剛好UT的電影院也在放Happy Together(本校可是出名人的電影名校,怎能錯過亞洲鬼才的新片),於是拉著室友又在小戲院裡哭到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