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金馬大拜拜】寂靜之聲 小狸說/ 0 Comments ECM大師們一字排開,演出寂靜之聲 因為悟性隨著年紀遞減,這些年會特別挑選不須大腦消化劇情的音樂紀錄片,今年的Bob Marley本是首選,可是一看到ECM眼睛一亮。 大學時用打工的錢,一片片收藏她們。在我幼稚的青春裡,是很難消化這些孤高的古典、狂傲的爵士、飄渺的世界音樂啊。不過低調又曖昧的封面影像,像是醉眼惺忪又隔著一縷輕煙看到的夜景般迷人。音樂家的名字和ECM三個字,用某種近乎潔癖的方式勉強呈現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我喜歡世界像這樣整齊乾淨。 多希望有這麼一面牆,擺滿ECM 身體微恙的午後,被南美的魔幻寫實催眠了一場,還擔心會繼續睡,當第一個音符出現,我便無比清醒,再捨不得閉上眼睛,跟著音樂家在世界旅行。 紀錄片是ECM製作人Manfred Eicher的工作記錄,呈現他在巡迴錄音時的工作情景,以及來自各國音樂家的創作片段,其實也沒有太深入探討甚麼美學理念和哲學,大部份時候可以作為影像唯美的音樂錄影帶來欣賞。 有在中世紀教堂裡錄製安魂曲的亞美尼亞音樂人Arvo Part,嚴謹又帶著聖潔氣息,果然一如他音樂中曾帶給我的感動。雖然電影裡沒出現,這首常常聽到卻不知從何而來,絕美無比的【鏡中鏡】,真的有洗淨靈魂的神奇力量。 還是很希臘的Eleni Karaindrou帶著一票ECM好朋友演出小步舞曲(電影【養蜂人】裡的插曲),三拍子的寂寥,輕快裡帶點無奈,最適合這樣的陰雨日子。 還有在音樂家Anouar Brahem充滿優雅北非風情家中,首次認識阿拉伯的烏德琴,梨形琴身上裝飾古典華美的紋飾,相傳在創世紀裡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伊始就有的樂器,十字軍東征時傳到歐洲成為魯特琴,也是今日吉他的前身,中國的琵琶由此演變而來。因為經過漫長的時間長流,所以這琴聲格外深沉凝重。 在ECM家族裡算是有點跳痛的義大利手風琴+單簧管二人組Gianluigi Trovesi & Gianni Coscia,十足流浪藝人的玩興,邊演奏邊開玩笑,美妙琴音流洩在他們路過的城市巷道之間,這音樂很適合和小朋友一起手舞足蹈。 印象最最深刻的是阿根廷手風琴家Dino Saluzzi和美女大提琴家Anja Lechner合奏的探戈,絕美的回響,這樣的冬夜聽來渾身酥軟,難怪我聽到站不起來,小恩聽到眼淚直流。 曲畢兩人相視而笑,作為一個樂者,演奏的幸福溢於言表。 【延伸閱讀】 ˙值得收藏的本片原聲帶 ˙ECM品牌故事,內有經典唱盤介紹。 ˙電影預告 About Post Author 小狸說 Morbi leo risus, porta ac consectetur ac, vestibulum at eros. Fusce dapibus, tellus ac cursus commodo, tortor mauris condimentum nibh, ut fermentum massa justo sit amet risus. You may also like 絕對美麗而病態的春琴手作好時光從馬內到畢卡索夏天的流水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