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談建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談建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Fransworth House, Plano, Illisnois

完整相片集

在高中同學Jannet家溫馨相聚後,我們開始公路之旅,第一站來到芝加哥西南邊傍水小鎮上的一棟經典建築,包浩斯建築大師Mies der van Rohe的Fransworth House。

預約參觀的時間是中午12點,租車花了一些時間,弄到10點多才上路。匆匆帶上Jannet推薦的媽媽派和熱咖啡,緊張萬分的找路、找零錢(經過好幾段Toll Way)....好不容易遠離城市下了擁擠的高速公路,駛入一望無際的玉米田中。

安藤之道相片集

一向喜歡在旅途中造訪當代建築,這次的日本之旅,來到安藤忠雄的出生地關西,終於有機會親炙大師極簡極素極實際的清水混凝土。沒能參加高貴的「講解建築之旅」,平民也有屬於平民的Ando Trip。我們的行程從京都延伸到大阪姬路,雖然因為時間、金錢、體能的限制,忍痛放棄蓮池下的紅色教堂(本福寺水御堂)和海邊迎風遠颺的白色旗幟(兵庫縣立美術館),不過安藤世界裡黑暗中有光、水泥牆外是自然的簡約美好,已成為此行最可貴的收穫。

#1 姬路文學館
大師作品隱身於平凡住宅區內,售票小姐和氣獻上允許攝影的臂章(不得拍攝展覽品)。這裡主要紀念姬路出身的文人和哲學家,多媒體的展示方式讓歷史重現,詩歌也有了生命。沒能到大阪參觀司馬遼太郎紀念館,這裡也有個司馬遼太郎紀念室,小了一號仍然壯觀,讀者置身挑高書架仰望作家平生著作,有如走入作家博學的腦海,不禁讚嘆無語。

#2 淡路島夢舞台
10層樓高的明石跨海大橋本身就是世界級的奇觀,往橋的右手邊望過去,往朝霧方向的海邊,可以發現小小並排可愛的灰藍色骰子【4x4 House】,想到屋主能委託到安藤設計理想小窩,真是平凡百姓至高的幸福! 

過了橋就是淡路島,冬天的夢舞台少了七彩花田有些寂寥。流浪漢似的我們在Westin上了五星級的廁所、在貝之濱邊發抖邊吃飯糰後,Westin的服務人員貼心的引領我們穿過名流的婚禮會場,原來海之教會隱藏在地下一角,教會比想像小很多,室內只有十字架的光芒自頂上落下,教會的出口連接到水池中的鐘塔,餘輝映照之下有種神聖的美,跟北海道的水之教會有異曲同工之妙(梁靜茹崇拜MV的拍攝地),如果可能的話好想在這裡辦場虛榮的婚禮哪!

#3 京都陶版名畫之庭
看到用陶版燒製拼接出東西方的名畫,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還有我們的清明上河圖,映著天光樹影波光粼粼,在一整個開闊的戶外庭園排排掛,藝術就在馬路邊呢,京都的氣質便是如此。

#4 光之教會
之前寫過,就不再贅述了,那天造訪教會的都是台灣同胞,雖然在外低調相見無言,心中應該都有他鄉遇故知的感動吧。


【延伸閱讀】

˙安藤忠雄走遍世界的都市徬徨,獻給所有踏上尋美之路的年輕行者的,最誠摯的教科書吧!

˙日本雜誌Casa Brutus的安藤忠雄X旅,內有安藤在海外的作品,訪談,以及日本分區參訪的建議路線,堪稱朝聖者最實用的指南。

光之教會及其他

輾轉來到大阪市郊的光之教會,雖然事前已經用email確認了好幾次,因為未如牧師要求的於到訪前致電確認,所以在門口被說教一番。面對日本人的嚴謹,我們的阿Q實在不可取,切記莫當失格旅人。

如果有下輩子,我真的想做一顆樹.
所以這輩子,住的地方一定要有樹.

伊東豊雄(TOYO ITO,上圖左的花美男,穿著如春櫻般PINK)也是這麼想的嗎?我們沒有參與會後的Q&A不得而知,畢竟我被他那張從喝果汁到尿尿的示意圖刺激到超想上廁所,想像台中大都會歌劇院落成的時候,看到人群在消化器官一般的的連續空間裡流竄,一定很好玩,不知道屆時胡市長會怎麼想?

其實伊東的理念,跟我家那個想住在洞穴裡的阿德也差不多.伊東希望空間是延續的,人和環境不應該以一堵圍牆分開.伊東理想中的建築,不只遮風擋雨,更讓居住其中的人在工作之餘放眼窗外,還可以感覺季節遞嬗、月昇日落,將是多麼美好的事.

演講中伊東更以日式建築經典的京都桂離宮(如圖左←)為例,室外的碎石步道庭園造景,以及室內重重疊疊的幾何窗格和拉門,內外空間並無明顯的區隔,反而更能在每個轉彎以及每個角落,將門外的大千世界引進房內,視覺上的連續性反映出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學。我沒去過桂離宮,可是我理想中的家,大抵如此:簡單寫意、自然開闊.
所以伊東不斷模擬森林海藻或浮萍的形象,在水泥城市構建出一件件可愛的作品:遠眺東京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圖右→),如同青翠山丘上的洞穴群,被小小叢林所環繞,全然不突兀.民眾可以在透入自然光的閱覽室中,或倚或坐在如鵝卵石般的小椅子上,輕鬆地閱讀討論 ,完全不像傳統圖書館的厚重拘束,知識在此自由開展.

←而像是東京的MIKIMOTO總部(如圖左),像極了老鼠愛偷吃的cheese;而表參道上的TOD's總部,簡直就是大型樹屋(如圖右),時尚品牌以自然元素包裝早就不是新鮮事(我就好愛Mulberry的桑樹logo),只不過以如此巨大的企業總部方式呈現,老品牌彷彿也有了新生命,點綴了城市的死板面容,幽默又好玩。

現代人覺得生活距離大自然越來越遠,於是開始在居住的環境中模擬自然,仿效造物主的大能:從新藝術到裝飾藝術,從樹屋到鳥巢,從廊香教堂的聖光到高第的家飾,大自然的秩序,隨機中暗藏複雜幾何演算的規律,其實是最恆久不變的美麗.感謝伊東豊雄這次的造訪,讓我想起也更珍惜,來個深呼吸,欣賞週遭隨處可及的點點滴滴.
(右圖上)華麗的蜂巢:高第設計的家具飾品
(右圖下)岩洞的聖光:柯比意法國南部的廊香教堂
【引申閱讀】

  • 北美館展覽官網
  • 看看商業週刊怎麼說



    • 前次來到這個城市,已是上個世紀末的事了。我的千禧倒數就是在這裡度過的。那時的味道和這次很不同,那時網路熱剛興起,這個城市像是剛睡醒似的,海歸的華人也剛一批批湧入,都在找尋發財的機會,只是真正”發”的人還不多,漫天黃土沙塵讓城市土味十足。

      而這次,北京以我完全無法追趕的速度遠離我記憶中的樣子,打從踏進機場的那刻起我便開始懷疑自己到了哪,通關的人群中有七成是外國人(而且是各色人種各種年齡層皆有),北京市的地圖已經從當年的三環擴張到六環。黃土沙塵依舊,所不同的是無盡奇形怪狀的摩天大樓自煙塵背後升起。即便驕傲的老北京不見得希罕老英的賞識,泰晤士報票選出的全球十大建築當中,北京就有三項上榜。跟水煮蛋、水立方比較起來,我也喜歡鳥巢,尤其是夜裡發紅光的鳥巢,很有浴火鳳凰般慑人的魔力,也體現京城三百年來由繁華褪盡走向現代的韌性.
      然而這次假期懶惰至極,加上酷暑氣候影響行動力,沒能見識後海酒吧的盛況,也沒力氣造訪國際水準的新開夜店,連友人大力推薦的抓腳都興趣缺缺。還是隨便走走看看吧,最好是室內冷氣強可以讓我消磨一整天的,於是我點名了【首都博物館】的高第展,以及這幾年在兩岸藝文界相當紅火的【798藝術特區】。

      首都博物館所在的西城區乍看之下有點偏僻,不過距離以前我住和工作的地方不遠,所以頗有景物依舊的親切感.建築是挺現代氣派的,展覽本身也很有國際水準,在這般透明靈巧、具有簡約美感的空間裡,親身靠近高第創作的建築模型和家具原型,的確是暑氣全消的體驗.走馬看花之餘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在放映室裡播放著高第各個年代的建築,影片本身不甚希奇,不過如夢話呢喃的異國旁白搭配重複播放的西班牙舞曲,竟然讓我有不知置身何處的錯覺,疲憊的身心在此也得到完全的舒緩.

      至於798,則是另一個破爛裡華麗蛻變的奇蹟.離北京市中心很遠很遠的東北角一個叫大山子的地方,建於50年代,原本是廢棄的兵工廠群,隨處可見革命標語和嚴禁煙火的告示,或許是寬敞加上租金便宜,自90年代後期吸引了大批藝廊和工作室進駐,然後咖啡廳和時尚餐廳也看上他的另類又前衛的潛力,於是798就這麼搖身一變成了新北京的象徵.

      話雖如此,我搭的計程車師傅壓根不知798是啥玩意(只能說北京實在太大,司機不識路是常有的事),於是我在重重車陣裡晃蕩的將近兩個小時才到大山子,時間已近中午,慶幸這天是難得的陰天,所以我還能悠哉悠哉的穿梭在廠房綠樹之間,轉個彎就碰上鮮紅赭紅彩虹的現代藝術蹦出灰濛濛的土牆,一旁還是破銅爛鐵呢.798之妙就妙在他的不協調,看久了竟然也順眼.簡直是現在中國的縮影.而老外就愛這個調調,每間畫廊都有外國人和工作人員閒聊,想挖掘中國人經歷什麼樣的創傷導致創作色盲圖樣貧血卻因此在拍賣市場一飛沖天成為國際收藏家最新的寶貝......我看得是有點累,寧願欣賞牆上塗鴉和外星人留言,還是坐下來喝杯貴到不行草味十足的胡蘿蔔汁,拍幾張做作沙龍照當成來過的紀念.

      藝評家將798譽為中國的SOHO或Chalsea,說他
      既「國際」又「本土」,充滿歷史故事又洋溢現代活力,有藝術光環也具商業價值。比起故宮、長城,798更能代表新世紀的北京...

      我更好奇表面上光鮮亮麗小資情趣背後的北京,在胡同拆盡的同時,真能100%蛻變嗎,究竟什麼才是屬於北京人的生活,或許只有北京人自己說的準了.外人如我還真是越看越花,說實在我還是挺懷念那個塵土飛楊處處煤炭羊肉味兒的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