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嗑搖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嗑搖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一夜狂歡

長尾巴的日子,用牛老大給牛進補,然後看了好白痴的電影,完全不用大腦的開心正適合慶生,好開心知道原來那些嬉皮老頭也有那樣無知的青春歲月。

Read More

尋找甜祕客

一開始,他彈著吉他,唱著好慘卻無可奈何的人生: 因為我在聖誕節前兩週丟了工作,在下水道裡我向耶穌傾吐,教皇卻說干他屁事。  此時雨水像香檳狂灑,讓我爛醉如泥。.......(慘,恕略)因為他們告訴我任何人都得付出代價,我解釋說我早已超付。因為(甚麼東西)過期了我才去店裡兌換,店員說他們已被洗劫一空,我只好含淚奪門而出。          ..........(繼續慘) 因為我看到自己的同伴日復一日啜飲酸掉的威士忌,讓太陽淹沒在醉意裡。因為有多少回你能從荒誕如漫畫的人生中清醒過來,悠哉的蒔花弄草呢? 《Cause》(因為)by Sixto Rodriguez,1971 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尋找甜秘客】(Searching for Sugar Man),講的是70年代底特律民謠歌手Sixto Rodriguez的傳奇故事。

Read More

【2012金馬大拜拜】寂靜之聲

ECM大師們一字排開,演出寂靜之聲 因為悟性隨著年紀遞減,這些年會特別挑選不須大腦消化劇情的音樂紀錄片,今年的Bob Marley本是首選,可是一看到ECM眼睛一亮。 大學時用打工的錢,一片片收藏她們。在我幼稚的青春裡,是很難消化這些孤高的古典、狂傲的爵士、飄渺的世界音樂啊。不過低調又曖昧的封面影像,像是醉眼惺忪又隔著一縷輕煙看到的夜景般迷人。音樂家的名字和ECM三個字,用某種近乎潔癖的方式勉強呈現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我喜歡世界像這樣整齊乾淨。

Read More

暖暖的Sigur Rós之夜

夢幻11月,沒在戲院的路上,就是在演講展覽或聽歌的路上。被美好事物填塞到幾近消化不良,最後高潮是來自冰島的Sigur Rós。 這是一場打從一開始就奇妙的體驗。老骨頭的我好些年沒更新西洋音樂知識,去年才開始知道什麼是後搖滾(多虧了Vicky的引介),可我萬萬沒想到這後搖滾天團甚麼碗糕的竟然人氣如此旺,啟售當天排隊的人潮以及秒殺的型態,還有買票時和入場時旁邊小朋友說沒聽過她們的歌(也願意花個幾千塊來試聽天哪!!),在在讓我瞠目結舌。

Read More

11月的歌

新北大橋下的單楝哥 清清淡淡的沒有玫瑰與槍的激情,11月的歌就是我的歌。這歌詞,再同意不過了,我也想要像風箏一樣自由自在。

Read More

Bob Dylan藍到底

今年終於迎來Bob Dylan在台灣的演唱會,這應該是空前絕後的機會,硬著頭皮買了很貴的票(或者說因為這很貴的票所以不能辭掉工作),說是在VIP的旁邊虛榮嗎?其實是好奇貓的觀察課:從流行樂大老到政壇之花,這些人都是聽他的歌長大的、從中汲取革命的原力、或萌發創作的小芽,大人物在他面前都只是小歌迷。結果聽到甚麼?打從離開美國南方,好幾年沒過過這麼藍的夜晚,坦白說歌沒聽過幾條,可是小編制的樂團真的默契十足,用望遠鏡遙望阿北,他臉上竟然有野田妹般粉紅色的微笑,是我的錯覺嗎?後來聽說在這場台北的表演裡休息一陣子的阿伯狀況極佳,所以我們真幸運!而當我還沉溺在,這老頭馬不停蹄飆歌(念歌?)的舞臺上,還在陌生卻動人的歌曲裡漂浮,忘了時間不知不覺流過,他竟然就。唱。完。了,連鞠躬都沒有的瀟灑下台,附近的群眾開始在黑暗中鼓噪擊掌,這是什麼情況我不明白,接著Like A Rolling Stone的前奏響起,他又回到台上,帶來的卻是面目全非的歌,阿北果然再老都不甘心重複老把戲,終於見證了他解構自我的玩性,這就是LIVE的魅力吧。台北演唱會曲目【延伸閱讀】˙馬世芳的《地下鄉愁藍調》,書名就是向Dylan的Subraneia Homesick Blues致敬的,搖滾青年按圖索驥的聖經,看了會很懷念那個甚麼都不懂卻甚麼都有意思的當年。˙音速青春的樂評寫得如此之好,what else can I say?

Read More

【馬不停蹄的11月】之百年光影

2011.11.4跑完太馬那天花蓮的天空 轉眼間金馬大拜拜又快來了,今年沒報成太馬,先把去年的心得趕出來,算是對自己交待。

Read More

那段美麗卻不簡單的日子

終於˙告個段落。 深深覺得Simple Life應該再來補辦個"不簡單生活節",讓所有的工作人員可以放下手邊的事,擺脫內心的積鬱,好好在草地上聽音樂,這是做夢吧。現實生活裏讓人積鬱的事件持續發生,即便節目落幕還是有我始終搞不清楚的利益糾葛。幾日不眠不休的結果,還不如在場這些做喜歡的事的人們,做的事情還比較有價值。企業的思維真的一點都不簡單,其實唯利是圖,何必無謂牽拖?

Read More

男孩吶喊自由鳥

隨意翻著某搖滾迷推薦的《男孩吶喊自由鳥》,一篇篇搖滾背後的傳奇以以虛實交錯的新聞報導、小說、寓言、劇本方式解構又重組,誠如書評所說的「滑稽又深入,詭異卻迷人」,讓人捧腹大笑痛快至極。第一篇裡出沒在各大演唱會,在安可曲時以一聲Free Bird鬧場的聽眾(典故詳見延伸閱讀),讓Keith Jarrett都即興不起來拂袖而去的惡劣,如果對上KUSO成性的跨界樂團Igudesman & Joo,或者我們的南王部落,可能激發另一種意外的火花?某篇裡用的Paranoid,可以讓披著人皮的外星人現出原形,於是全國開始瘋狂的流行這首歌,這是MIB第四集或是X Files小劇場的情節呢?Anyway,這種單純直接到近乎白目的美國,非常對我的胃口,看原文更可以感受到字裡行間那種美國的味道。還有幾篇關於南方的Live Music Capital of the World(哎呀德州人一向自大),讓我回憶起在Austin趕場的歲月。曾經,夏天的夜裡穿著涼鞋來到草地上,參與SXSW,名不見經傳的歌手唱著亂七八糟的民謠,或者在第六街上酒吧裡飄盪出來的鄉村歌曲,學校體育館裡近乎免錢的Aerosmith。那些日子真是美國生活最美好的回憶。 啊~真的該去聽場演唱會了(或看場熱狗配啤酒的球賽)!【延伸閱讀】˙本書翻譯何穎怡談《男孩吶喊自由鳥》(想當年我也曾愛極了Santana的)˙音速青春的書評

Read More

每日凝視˙幸福來了

因為馬世芳的這段文字,讓我想進一步認識羅思容聽她唱歌,彷彿目睹一樹晚開的香花緩緩綻放。在尋常生活積年累月疊壓而成的重重岩層深處,她的詩歌是最耀眼的礦脈。一開場,羅思容唱了一首歌《搖搖搖》,傳統客家山歌哥啊妹的情挑棋盤的情節,很難不讓人想入非非。然而她下了一個不同的註解「人是可以跟自我、以及任何美好的事物交歡」。一身素雅彈著吉他的她看不出實際年齡,滿臉洋溢幸福的光,微笑著說出這段話,她是充滿了愛呀!和先生女兒在鄉下養雞養貓、莳花種菜,雖然物質生活不豐富,心靈上的結合卻無比緊密。可是幸福並非理所當然,她也是從「尋常生活積年累月而成的重重岩層」掙脫出來,漸漸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姿態和氣息。應當是最邊緣的一名「客家女子」,透過創作,生命像一扇門被推開。身為母親婚後開始創作,與眾不同的先生給她很大的支持和包容,包括孩子的教養,由於女兒因早產而成為癲癇兒,被醫生判定智力和行為能力會受到影響,於是兩人亦然決定辭去工作成為全職父母,共同照料,光這點就讓女性同胞羨慕到不行。自給自足的生活以及孩子的愛,不僅療慰了身心,更讓她認清母親的角色,傳統那些偉大的缺乏自我的母親,感念他們的滋養和承托,因此「當我們壯大,也可以回饋給我們的文化和其他人,以及世間萬物」。她畫因為產後憂鬱症失聲失語的她,一開始胡亂在畫紙上抒發情感,在此之前並未受過任何正式訓練,她重複的畫著自己和廢墟、黯淡的天光水色、以及分裂的表情,畫到後來她頓悟了,就算是將枯草木、斷垣殘壁,又有何不可?她接受這樣的自己,並對自己的未來,產生出土和重生的期待。她寫畫畫的同時,她也開始寫詩。用孩子般的眼神探索這個世界的真實(她的詩和她女兒三歲時的詩相呼應),書寫她在自然中開展的生命。像這首《一粒星仔》,是送給朋友新生兒的禮物,期待孩子是自然的一部份成長,就夠了。如半掩的門,背後有更多的可能性。一坵水田哦一叢竹仔一陣風哦無聲無息的土地無聲無息的土地哦樹上有鳥埤塘有魚水田有星生命扮演的那扇門哦開啟詩歌的翼胛一間屋仔一頂眠床哦一首歌仔一個人哦還在等待命運的轉身還在等待命運的轉身哦她唱小時候她在教堂唱聖歌,學生時玩票性質唱民歌,歌喉是天生麗質難自棄,重拾歌唱是從和孩子在鄉下有月光的晚上唱歌跳舞開始,出於本能及興趣,不是為了成名或得獎,加上整理父親的詩文集,回到母語的懷抱,透過聲音和自己生命的根源產生連結。她說「人的生命如樹著根才能像天伸展」,於是大聲唱山歌似的「從"我"這座山,唱到"你們"那座山」。身為女人她同情為了愛情無悔的身影,在《藤纏樹》這首歌裡,以綠度母「嗡達列˙督˙達列˙督列梭哈」的咒語獻給在歷史洪流裡的無名女子,希望她們能夠從中獲得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我希望有天能夠大方的唱著這首歌《捱不過四五十歲定定》,沒夫沒子的女人,不是敗犬,也能開開心心的做夢和戀愛,自己的生命自己自己承擔。即使世界如何流淌,我已有所體味,因了悟而微笑。創作的初心身為人妻人母、畫家、詩人及歌手,這個晚上她跟我們分享創作的初心-沒有目的坦然的,純粹只是為了呈現萬物被命名之前、想法成形之前的,述說美的真心、素心、與樸心。人人皆可創作,只要身心準備好。任何創作必須要能打開真實的自己,在創作中安靜地、沒有目的地和自己相處,一段時間,作品也會有所回饋,心靈會給你答案。我好像也有一點點了解這種初心。【本事】˙台大附近的女書店,從春天到夏天每週五的晚上,聚辦一系列《文化夜沙龍》的活動,邀請在各領域擁有一片天的女子,在自己的房間裡暢所欲言共同分享。˙關於羅思容【延伸閱讀】˙《每日》專輯線上試聽˙思容寫女兒的成長《詩在女兒的話語中行走》,我看了眼淚直流卻幸福滿溢,回應了她說的「經歷女兒的誕生,我也重生了一次」,重新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我們都需要從孩子身上去體驗和學習。

Read More

【2010國際藝術節】很久沒有敬我了 你

一開始,台上的指揮因為觀眾席中突然出現的踢館歌聲,陷入迷惘和困惑中。是因為失去了根,所以失去了創作力和表現力?這個聲音,卻又如此熟悉,是夢裡最早出現的歌聲,溫暖、單純、蘊含所有生命開始的能量。雲海隨著管絃樂湧起,背後的都蘭山(或任何一座山?)若隱若現,舞台上的少女唱出一首充滿鄉愁的歌-鬼湖畔的人蛇戀曲-淒美到令人發抖的巴冷之歌:族人要巴冷「常常想念部落的人、事、物,千萬不能忘記……」。指揮決定暫時告別舞台,去找尋記憶中的聲音。於是他坐上南迴的普通車,遠離閃著餘暉的大海,遠離蓊鬱的山林,穿過普悠瑪,走過茄冬樹的綠色隧道,來到坐落於山與海之間的部落。在這裡指揮邂逅美麗的女孩,以及一群質樸又愛唱歌的人們:傳奇人物Kimbo來啦,蘭嶼的警察來了,辣妹家家來了,大夥輪流表現,當城市人遇上原住民,果不其然上演了一連串好氣又好笑的衝突。沒關係,原住民最樂觀了,跟蜥蜴一樣樂觀!輕侮與淚水和著點播歌曲3KW2Y吞下肚,千杯萬杯再來一杯之後,指揮和原住民建立起友誼,他繼續在山巔河畔收集聲音,莫爾島河唱著捷克人史麥塔那的鄉愁,而我們的鄉愁從哪裡開始?三姐妹來了在彼岸歌頌兩條河交會的偶然,「河水下會合了一片片有情的樹葉,不必太過期待,相信命運中自然的安排」。指揮在美好的和聲中眼泛淚光,我腦海中浮現百年前日本探險家眼中那個頭戴花環、且歌且舞、宛如人間天堂的快樂民族。原來我們的鄉愁來自於,憧憬再也回不去的純真、溫暖、以及所有生命開始的原點。指揮明白,必須把這樣的聲音帶回去,讓更多的人聽到。說要出去唱,有人開始懷疑,傳唱於部落的古調可以和外面的世界接軌嗎?沒有在星空下生火、豐年祭上跳舞的人,會懂得八部和聲裡向祖靈祈求的心情嗎?不懂也沒關係,原住民最樂觀了,跟蜥蜴一樣樂觀,也跟蜥蜴一樣會變色!教會開始用卑南語唱起老黑爵,還有人用藍調唱起美麗的稻穗,大家準備好了,要用全身的力量,讓「走不出去」的城市人看看自己的土地上,也存在如此渾然天成的聲音和舞蹈,震開音樂廳屋頂,讓坐在椅子上的人都跳起來!結果是他們做到了,而且很成功。打從一開始就很多人兩腳發癢搖頭晃腦停不住的跟著唱,像是我面前的爸爸一家都很High。最後一刻全場起立跟著太巴塱的吟詠(安可拍到手痛),然後手牽手走出去,在渲染著粉紅色餘暉的廣場上,繞著篝火跳起舞(轉圈圈轉到手痛),跳到美青姐被抬到半空中,跳到月亮也出來,跳到結束後心臟還不停噗噗跳。回到家才想到忘了乾一杯,可是也足夠讓我醉了很久很久很久。【本事】兩廳院的年度大製作的原住民歌舞劇《很久沒有敬我了你》,是由長年關注台灣本土聲音的角頭老大張四十三,號召一群金曲歌王歌后和音樂劇場電影界幕前幕後的菁英,結合舞臺劇、多媒體展演和現場演唱的熱鬧作品。老大的願望是,這次把聲音帶進國家音樂廳殿堂,未來更要把這個聲音帶出去,讓世界的人聽到!【同場加映】能夠把這麼多歌曲熱鬧的串連在一起,擔任編曲的李欣芸,從Baboo時代到後來的電影配樂,從深海的恰恰到托斯卡尼的陽光,都是非常動人的作品。想重溫《好久》音樂的美好,記得3/6早上6點早起聽News98,還是索性搬一套《故事島》回家!【延伸閱讀】最近讀了幾本關於古道的書,讓我停不下在山林裡行走的步伐。CHAPTER1. 楊南郡翻譯的《生蕃行腳》,是日據時代人類學家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全紀錄,看這個瘦弱又行動不便的,雖然沒有高深的學歷和專業訓練,用文字、攝影和全然融入的真心,投注在台灣的一草一木和不為人知的黑暗部落,留下許多超越時代的觀察和見解,是所有熱愛山林和物種研調者最佳的典範(負責國土規劃的領導們也應該看看)。CHAPTER2. CEO探險家林克孝的《找路》則是用一個找尋失落古道的過程,滿足城市人對山野生活的所有想像-和獵人們把酒言歡、見證耆老的傳奇事蹟,更重要的是得到共同找路的伴侶……。好奇的是,如果不是CEO來寫書,這本書還會有賣點嗎?【前情提要】˙和巴奈的初次邂逅˙跨年的微笑之旅:去年底在南王呆了幾天,現實裡的南王部落,黑暗而清冷,車站沒有巴奈,聚會所也沒有三姐妹唱歌。實在受不了沒有聲音的部落,所以從月光小棧帶走CD,只好自己來放音樂,點亮南王的夜吧!一個人的南迴月光下我回來

Read More

【沖繩什麼都有】海島的歌

喜歡三線琴是從島唄開始,中間有一搭沒一搭的,只是把他和刻板的南國印象(扶桑花、摔角、太鼓)連結在一起。後來是從生祥的歌裡,認識了合作的三線大師平安隆,然後又找了Begin的歌來聽,每天每天聽,三線的聲音裡有海波般的氣息,讓人感受到沖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所以才會跟這些歌頌土地和海洋的歌曲這麼搭吧。於是這趟的沖繩行,雖然一路追逐三線的身影,卻不用特意去體驗或去找表演,結果是超乎意料地精采。誠如Pinky所說的,三線在沖繩,就是「你有空,我也有空,一起唱首歌吧」最好的代表。 像是在面海的民宿結家,KINALIN知道我想聽三線,於是和鴨舌帽大叔合奏淚光閃閃,大叔彈琴,KINALIN邊唱邊打響板。大叔的琴不是一般的蛇皮,而是呈現青草般翠綠的顏色。大叔琴技高超,流行歌曲和傳統歌謠都難不倒他,甚至用三線彈起卡農和搖滾樂。光聽不過癮,回台灣的前一晚在比嘉先生店裡摸了三線琴,就失魂好幾天,比嘉桑說我的音感還不錯的瞬間,宛如世界又開了一扇窗,發現自己身上新的可能,全神貫注在自己的指間,什麼煩心的事都可以放下。只是他又補充說:日文要學好。是啊!我要好好學,師父,請你要等著我!如果有一天有了自己的三線,可以帶著他上山,從早到晚對著大海彈琴,這才是人生啊。(All Photos are by Sue)【延伸閱讀】˙比嘉先生的店在那霸國際通JAL飯店巷子內,自從有了Pinky&Vicky的廣告,現在成了台灣人學三線的中心。比嘉先生帥氣又和善,教起琴來非常認真,還是無料體驗,非常值得造訪! ˙平安隆和Bob Brozman的專輯《慢慢來》,用加勒比海雷鬼包裝好聽的沖繩民謠,裡面還有輕軌的開門音樂喔!˙2008年雲門的《流浪者計畫》裡,張詠婕的「背著三弦去流浪」,從一段學琴的歷程回頭思考海島面臨現代化的衝擊,回來後看更有感觸。

Read More

【南方的微笑之旅】那一夜,我們在茂林唱翻天

茂林二日相片集旅行的第一天,感覺把一輩子的蝴蝶和青蛙都看完了的晚上(註1),聽了兩位導演的分享(註2),看了朝日電視台很棒的紫蝶遷徙紀錄片,之後就是非關蝴蝶酒酣歌好的時刻。首先由香港八人小組(註3)帶來熱血無比的《光輝歲月》,不管甚麼時代,年輕人聚作夥就是要BEYOND啦! 接下來由台灣原住民代表PK港佬,由民宿老闆陳主任(註3)、來自萬山部落的石版藝術家馬樂(註4)、和家龍帶來熱情洋溢的山地歌謠。 陳主任solo《小鬼湖之戀》,講述一位魯凱少女愛上百步蛇化身的男子被族人反對,之後投湖殉情的故事,這首歌本是少女用來向家人告別,代妻發聲的陳主任也唱得如泣如訴動聽非常……。 原來家龍學長不止魯凱話強,廣東話也很溜,聽他唱《K歌之王》。 香港八人小組中的吉他之神樺哥,除了楚留香和小李飛刀之外(…驚覺歲月的鴻溝),幾乎什麼歌都可以點,感謝這個晚上他為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夥伴拼湊出記憶裡每個音符,例如讓人熱淚盈眶的《追》(怎麼唱這些歌的人都到了另一個世界…)因為隔天要早起賞鳥,所以嗑完烤玉米後就決定回房休息。之後據說party繼續到半夜兩點,最後聽到的聲音是《歸人砂城》(哎呀,怎麼會漏掉民歌呢),好個徹夜未眠的夜晚……。【本事】註1.每年此時至初春,大批紫斑蝶會到南方的溫暖溪谷越冬,於是我們來到茂林追逐漫天飛舞的小紫青斑,據前輩們說之前蝶況像瀑布一樣宣湧而下更為壯觀,。註2.以紫斑蝶研究享譽國際的詹家龍老師,吸引了兩位作者加入我們的活動。一位是繪本作家玉米辰,另一位是走遍大江南北、拍過K2和達賴紀錄片的大腕導演陳建鄂玉米辰的作品向來以環境保育為主題,此次帶來路蟹過馬路的繪本來參與義賣,他說希望以軟體幫助社區改造,沒有溫泉的多納,將用什麼方式重建起來呢?或許紫斑蝶和魯凱族文化會是一個方向。一臉酷像的陳導在內地多年後回到台灣,找尋讓他感動的題材,於是找上家龍老師。註3.民宿得恩谷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附近可看到黃裳鳳蝶幼蟲和瀕臨絕種的萍蓬草,小溪裡疊滿拉都希氏赤蛙,從早「葛給~」叫到晚,還有賞鳥林道,很適合帶大小朋友來趟生態之旅。註4.自嘲為風災受驚戶的馬樂,是開朗的石板藝術家,工作之餘致力於保存部落集體記憶,把石板屋的技術運用到現代工藝中,創造很多美麗的作品。註5.因為紫蝶義工少華的牽線,本次活動有香港大埔環保會的八人小組加入,每位都是正港的蟲蟲專家,竟然連上廁所都可以發現小小的螳蛉,實在猴腮雷~)。【延伸閱讀】˙關於愛旅行的紫斑蝶和青斑蝶的小知識及相關報導

Read More

來自海洋和稻田的聲音

12月的台北非常搖滾,崔健才瀟灑揮手告辭,隨即來了生祥和巴奈,接力唱出土生土長的喜樂與悲傷,吉他響起的瞬間,舞台頓時轉移了空間,聲音有了畫面,我看見充滿心事的椰子樹在南方天空下搖曳,嗅到太平洋的風訴說著最早世界的感覺…多麼遼闊而自由......。上半場是來自美濃的林生祥和伙伴大竹研。生祥靦腆寡言,一派儒生風範,不必多說,這個人的全部都在他的歌裡,今晚的歌多出自《野生》專輯,獻給家族裡那些勤奮的堅韌的可愛的好女人們-給成天跟在哥哥身後的小妹妹,給一輩子養豬的媽媽,給深愛的妻子……。一旁的Ken將自謙為吉他的囚犯,他的撥奏敲擊簡直神乎其技(可惜少了一味三弦琴)。而無所不在的鍾永豐隱身於字裡行間,只有對眾生充滿真心的關懷,才能寫出如此文雅又美麗的詩句啊。下半場的巴奈則是徹底的放肆,又哭又笑遊走於爵士藍調和民謠山歌,忽而天后上身呢喃著《你快樂於是我快樂》,本來是好冷好冷的灰黑色,後來有了風和陽光,所有痛的爛的都成為養分,都蘭山下的巴奈,開心跟夥伴們做音樂,於是有了最適合潛水時哼的(如果可以的話)《海歸》,全場一起在藍藍海水裡嘩啦啦啦,原來不會樂器的人可以寫出這麼朗朗上口的歌,害我也想寫歌去。興奮迎來的安可曲《白米酒》,可惜身邊的台北人太ㄍㄧㄣ太優雅,沒能一起千杯萬杯再來一杯。充滿誠摯熱情的歌曲中,我還是哭了兩次,一次是在生祥寫給姑姑的《轉妹家》,讓人在歌聲裡真實面對死亡,以及對姑婆的感佩;一次是巴奈和那布合唱的《也許有一天》,那布向天地祖靈吟哦的聲音美到讓人頭皮發麻,然後巴奈溫柔的唱著「讓風吹動你的長髮……回家吧回家」,眼淚就流下來了,原來很多人聽到這首都會哭,包括巴奈自己。總之這個晚上每首歌都讓我懷念不已,這是聽演唱會多年來第一遭的體驗,是因為我老了吧不想再流浪,渴望從歌裏面感覺到我熟悉的時代土地和人情。【後記】隔天和CY&Rob約在淡水,坐在草地上,暖暖冬陽裡聽著學生樂團唱客家歌,聊前晚崔健演唱會的震撼與爆發力,每個角落有越來越多來自各地不同意見的聲音,一致認為台北越來越好玩了,期待有一天,我們會有個Capitol of Live Music。【本事】2009/12/5晚上,生祥與巴奈雙雙捎起吉他,像是捧起了海洋與稻田,在華山的Legacy Taipei開唱 。【延伸閱讀】˙「用更友善的音樂,展現安靜的力量」:寫生祥在美濃,談《野生》的誕生、來自土地上的人和文學的滋養。˙讓巴奈眼泛淚光的,動人至極的《也許有一天》裡傳遞的訊息,是一群人回歸原鄉的奮鬥歷程。˙這個晚上,伴著胡德夫老師《太平洋的風》入夢:最早的一件衣裳 最早的一片呼喚最早的一個故鄉 最早的一件往事是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過所有的全部裸裎赤子 呱呱落地的披風絲絲若息 油油然的生機吹過了多少人的臉頰 才吹上了我的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最早世界的感覺最早感覺的世界舞影婆娑 在遼闊無際的海洋攀落滑動 在千古的峰臺和平野吹上山吹落山 吹進了美麗的山谷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最早母親的感覺最早的一份覺醒吹動無數的孤兒船帆 領過寧靜的港灣穿梭著美麗的海峽上 吹上延綿無窮的海岸吹著你 吹著我 吹生命草原的歌啊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最早和平的感覺最早感覺的和平吹散迷漫的帝國霸氣 吹生出壯麗的椰子國度漂夾著南島的氣息 那是自然 尊貴 而豐盛吹落斑斑的帝國旗幟 吹生出我們的檳榔樹葉飄夾著芬芳的玉蘭花香 吹進了我們的村莊飄夾著芬芳的玉蘭花香 吹進了我們的村莊吹開我最愛的窗當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過真正的太平當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過真正的太平最早的一片感覺最早的一片世界

Read More

【2008金馬拜拜】阿拉斯加之死的相對論

...獨自登山,需要集中心神,絕不要讓注意力鬆弛片刻,隨著你越爬越高,習慣了危險,習慣了與命運擦身而過,你會愈來愈相信自己的手腳和頭腦,並學會信任自己的自制力。漸漸地,你不再感受到刺痛的關節、抽筋的大腿,以及因為持續專注造成的緊張;漸漸地,你陷入恍惚,攀爬成了清晰的夢境,幾小時一眨眼就過去了。日常生活的混亂-尚未支付的帳單、沙發下的灰塵、天性中的缺陷-全都暫時被拋諸腦後,留下的祇有凌駕一切的一片清澄,以及眼前的嚴肅任務。... 摘錄自Jon Krakauer《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

Read More

【2009台灣國際藝術節】老和尚的渴望之書

細雨綿綿的陰冷天氣,適合和Leonard Cohen約會。這個嗓音迷離如耳畔呢喃,卻清明精怪如歷經百世輪迴的屌傢伙,一手寫詩一手寫曲(原來他還畫畫呢,現在才知道),總是一身名牌一派優雅,前半生浪跡四海,大把歲數跑去出家,畢竟他還是六根不淨自戀到底,感謝佛祖把他還給這混沌人世,於是我們有了今晚的《渴望之書》。《渴望之書》是Cohen 2006年的詩作,滿佈自畫像和裸女插圖(連小朋友都注意到囉),現代音樂家Phillip Glass以六年的時間為詩譜曲,並以Cohen的插畫為舞台背景,由四名歌手和小編制樂團演出的同名音樂劇。我原來的期望是有字幕的詩文朗誦(還天真的準備望遠鏡說),沒想到是詩是用唱的,沒字幕聽英文已經很辛苦了,何況是詩。舞台上,重複單調的弦樂如渴望一波波襲捲上身,像海浪或現代舞的機械動作,這就是minimalism吧(現代生活也是這樣無奈的枯燥)。人聲重唱中我彷彿來到煙燻銀黑的紐約百老匯,時而甜美,時而亢奮。我猜唱得是女人和愛情,唱著媽媽和老師,唱著生與死,唱著詩人不得不寫的習慣和眈溺,唱著詩人最真實的"自己"。雖然聽不懂也能感到美好而眼泛淚光,有些莫名奇妙。今晚Glass也有登台演奏,大師作風和他的音樂一樣沉靜低調。雖然對他的作品不熟,但音樂劇版的《渴望之書》是如此觸動人心卻又不同於Cohen自己的歌曲詮釋,讓我見識到藝術家靈魂交會激盪出的神奇火花,的確值回票價。【延伸閱讀】˙舞台開始的前奏曲,以Cohen口白和書寫搭配Glass的弦樂重奏,Cohen唸的詩是"I can't make the hills(我無法到達巔峰)",找到網友自製的MV來回味一下:I can't make the hillsThe system is shotI'm living on pillsFor which I thank G-dI followed the courseFrom chaos to artDesire the horseDepression the cartI sailed like a swanI sank like a rockBut time

Read More

【2008金馬拜拜】Young@Heart˙搖滾吧爺奶

剛好最近身邊有人生病,剛好今天是我的生日,剛好看了這部紀錄片,故事是美國東北新罕布夏的一群年過七旬的老人們組了一個名為Young@Heart的合唱團,為了六週後即將登台的演出,努力練習的過程。樂團練習的混亂過程似曾相識?比起咱們海角七號更為動人的是這群爺爺奶奶的"態度"。團長Bob的選曲縱橫古今,讓原來的古典樂迷和美聲歌手,唱起龐克搖滾活得不耐煩的歌,形成強烈的對比。看著一隻腳跨在天堂門檻的老人們唱著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唱著71個funky連珠炮的Yes We Can Can,唱著精神有餘分裂不足的Schizophrenia,唱著深情卻痛到不行的Nothing Compares 2 U,老人們二話不說的毅力令人佩服,搖滾的節奏在心裡砰砰敲擊著,我希望等我到了那個年紀,也能有同樣的活力。很難想像這群傢伙是怎麼湊在一起的,不願去想團長消費老人的動機,倒是練習的過程中看到老人們自我解嘲的豁達,讓人哭笑不得卻充滿感動。期間陸續有成員離開大家到了另一個世界,剩下的夥伴必須在有限的時間中克服心中的哀傷和恐懼,繼續挑戰極限。導演問道「如何能繼續下去呢」?團長卻說,正因為如此,「怎麼能不繼續呢?」原來皺紋不可怕,癌症不可怕,心臟病和失憶症都不可怕,看這群平均年齡80歲的爺爺奶奶,他們年老體衰滿是病痛,還是願意用歌聲來教導這世界何謂美好,在高頭大馬的受刑人前高歌Bob Dylan的Forever Young,再窮凶惡極的罪犯也要眼泛淚光。正式的公演裡,Young@Heart選擇Coldplay的Fix you,原是獻給倫敦地鐵爆炸案受害者的安魂曲,在這裡成為Fred和Bob的復出之作。因病一度離開樂團的兩人為了能再次踏上舞台,帶上氧氣筒死了都要唱,即便最終Bob還是不敵病魔,Fred還是為他唱完這首美麗如詩的歌:一切都糟透了 Could it be worse?留一盞燈指引你回家 Lights will guide you home 點一道火光點燃希望 And ignite your bones讓我來 填滿你的心 And I will try to fix you 而來自夥伴的和聲,撫慰了彼此,象徵一路走來友情的堅貞和相互扶持的勇氣,我想這真的是來自彩虹頂端的歌聲。【延伸閱讀】˙原聲帶曲目˙電影預告

Read More

ONE AND THE ONLY ONE:U2

今天晚上,U2的世界巡迴演唱會即將在東京登場,像這樣”Far away, So Close”的距離,難怪國內一票樂壇巨星都特別飛去參加。 為什麼這麼瘋狂呢?因為是U2。獨一無二的U2,從愛爾蘭的慘綠少年到揚名全球的國際巨星,這群老傢伙幾乎是一輩子綁在一起,從來沒有單飛或拆團的傳聞,多年來始終如一,堅持立場,不炒誹聞,不嗑藥,都是好先生好爸爸,真是公眾人物的最佳表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