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嗑搖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嗑搖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一夜狂歡

長尾巴的日子,用牛老大給牛進補,然後看了好白痴的電影,完全不用大腦的開心正適合慶生,好開心知道原來那些嬉皮老頭也有那樣無知的青春歲月。

Read More

尋找甜祕客

一開始,他彈著吉他,唱著好慘卻無可奈何的人生: 因為我在聖誕節前兩週丟了工作,在下水道裡我向耶穌傾吐,教皇卻說干他屁事。  此時雨水像香檳狂灑,讓我爛醉如泥。.......(慘,恕略)因為他們告訴我任何人都得付出代價,我解釋說我早已超付。因為(甚麼東西)過期了我才去店裡兌換,店員說他們已被洗劫一空,我只好含淚奪門而出。          ..........(繼續慘) 因為我看到自己的同伴日復一日啜飲酸掉的威士忌,讓太陽淹沒在醉意裡。因為有多少回你能從荒誕如漫畫的人生中清醒過來,悠哉的蒔花弄草呢? 《Cause》(因為)by Sixto Rodriguez,1971 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尋找甜秘客】(Searching for Sugar Man),講的是70年代底特律民謠歌手Sixto Rodriguez的傳奇故事。

Read More

【2012金馬大拜拜】寂靜之聲

ECM大師們一字排開,演出寂靜之聲 因為悟性隨著年紀遞減,這些年會特別挑選不須大腦消化劇情的音樂紀錄片,今年的Bob Marley本是首選,可是一看到ECM眼睛一亮。 大學時用打工的錢,一片片收藏她們。在我幼稚的青春裡,是很難消化這些孤高的古典、狂傲的爵士、飄渺的世界音樂啊。不過低調又曖昧的封面影像,像是醉眼惺忪又隔著一縷輕煙看到的夜景般迷人。音樂家的名字和ECM三個字,用某種近乎潔癖的方式勉強呈現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我喜歡世界像這樣整齊乾淨。

Read More

暖暖的Sigur Rós之夜

夢幻11月,沒在戲院的路上,就是在演講展覽或聽歌的路上。被美好事物填塞到幾近消化不良,最後高潮是來自冰島的Sigur Rós。 這是一場打從一開始就奇妙的體驗。老骨頭的我好些年沒更新西洋音樂知識,去年才開始知道什麼是後搖滾(多虧了Vicky的引介),可我萬萬沒想到這後搖滾天團甚麼碗糕的竟然人氣如此旺,啟售當天排隊的人潮以及秒殺的型態,還有買票時和入場時旁邊小朋友說沒聽過她們的歌(也願意花個幾千塊來試聽天哪!!),在在讓我瞠目結舌。

Read More

11月的歌

新北大橋下的單楝哥 清清淡淡的沒有玫瑰與槍的激情,11月的歌就是我的歌。這歌詞,再同意不過了,我也想要像風箏一樣自由自在。

Read More

Bob Dylan藍到底

今年終於迎來Bob Dylan在台灣的演唱會,這應該是空前絕後的機會,硬著頭皮買了很貴的票(或者說因為這很貴的票所以不能辭掉工作),說是在VIP的旁邊虛榮嗎?其實是好奇貓的觀察課:從流行樂大老到政壇之花,這些人都是聽他的歌長大的、從中汲取革命的原力、或萌發創作的小芽,大人物在他面前都只是小歌迷。結果聽到甚麼?打從離開美國南方,好幾年沒過過這麼藍的夜晚,坦白說歌沒聽過幾條,可是小編制的樂團真的默契十足,用望遠鏡遙望阿北,他臉上竟然有野田妹般粉紅色的微笑,是我的錯覺嗎?後來聽說在這場台北的表演裡休息一陣子的阿伯狀況極佳,所以我們真幸運!而當我還沉溺在,這老頭馬不停蹄飆歌(念歌?)的舞臺上,還在陌生卻動人的歌曲裡漂浮,忘了時間不知不覺流過,他竟然就。唱。完。了,連鞠躬都沒有的瀟灑下台,附近的群眾開始在黑暗中鼓噪擊掌,這是什麼情況我不明白,接著Like A Rolling Stone的前奏響起,他又回到台上,帶來的卻是面目全非的歌,阿北果然再老都不甘心重複老把戲,終於見證了他解構自我的玩性,這就是LIVE的魅力吧。台北演唱會曲目【延伸閱讀】˙馬世芳的《地下鄉愁藍調》,書名就是向Dylan的Subraneia Homesick Blues致敬的,搖滾青年按圖索驥的聖經,看了會很懷念那個甚麼都不懂卻甚麼都有意思的當年。˙音速青春的樂評寫得如此之好,what else can I say?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