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米亞桑山岳影展】隨想隨記

/
0 Comments

大寒流天裡和同事一票人去看第三屆的米亞桑山岳影展,現場冠蓋雲集,平日佔據各山頭的在崖上吊著的在路上飆著的都聚集到小小的戲院空間裡,有布農八部和聲來開場,然後大家做起流浪的冒險的夢......。

之一:《亞洲慢慢來》裡兩個女生Pinky&Vicky的單車環球之旅來到日本的中國地區,從沖繩到九州,舟車勞頓卻悠遊自得,不追逐速度,不消費景點,而是思考對方歷史、融入當地生活,路上遇到的人都成為他們的朋友。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厲行自給自足生活的中井先生所講的一番話,他說「如果大家對待所有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都像家人一樣,那麼這世界就真的不會有紛爭了」。非常動人的胸懷,和即將去沖繩學種田的Sue分享,願你也能有同樣的收穫。

之二:在《單車、都蘭、我的夢》裡,台東光明國小畢業班用了一年時間,自己組裝腳踏車並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藝,心靈和身體同步成長,最後實踐騎單車上都蘭山的畢業之旅。看到小朋友在日記裡寫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聽到這樣的話,是不是該馬上站起來,突破自己的侷限呢?片中充滿理想主義的校長老師和家長們,讓出身於教育世家的我非常汗顏。真的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在同樣的引導下,養成獨立而堅強的人格,誠如小地方新聞中所說的:

將來,如果他們在喪志時還有一絲力氣鼓舞自己、如果他們不輕易忘記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他們不輕言放棄……不全然歸功於這些戶外經驗的鍛鍊,也與它脫不了干係。不需要特別傑出,也許就是一個平凡的、互信互助、愛鄉愛土的普通人

那麼即已足夠。

之三:挑戰《巴塔哥尼亞冬攀(Psyche:Patagonian Winter)的Andy和Ian,處於困境中也不忘自我解嘲,全片充滿英國式的幽默,屢戰屢敗後終於了解人未定能勝天,可是過程還是令人難忘。


(這段影片剪到其它片子,不過仍然精彩)

之四:《最後的部落》(The Last Nomads)裡,人類學家深入婆羅洲雨林,見證原始游牧部落面對現代文明衝擊,不得不走向末日的故事。這個故事一點都不陌生,在我們的島上,同樣的衝擊一再發生。除了憤慨還剩甚麼?人類學家用盡畢生心力為他們編纂字典,當做最後的墓誌銘,直到有天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存在,就如同最後一棵筆筒樹的消失,失去多樣化的文化│生態│社會,總有一天也會忘記自己原來的樣子,走向滅亡。

【延伸閱讀】

˙關於《亞洲慢慢來》這本書,博學的Pinky在這篇作者和讀者的對話中,寫出更多關於琉球的思考,不只慢慢行,更是趟「有使命」的旅行。

˙小地方新聞網針對《單車、都蘭、我的夢》的系列報導,每篇都很精采,必讀!
(一)(二)(三)



You may also lik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