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凝視˙幸福來了

/
0 Comments
因為馬世芳的這段文字,讓我想進一步認識羅思容
聽她唱歌,彷彿目睹一樹晚開的香花緩緩綻放。在尋常生活積年累月疊壓而成的重重岩層深處,她的詩歌是最耀眼的礦脈。

一開場,羅思容唱了一首歌《搖搖搖》,傳統客家山歌哥啊妹的情挑棋盤的情節,很難不讓人想入非非。然而她下了一個不同的註解「人是可以跟自我、以及任何美好的事物交歡」。

一身素雅彈著吉他的她看不出實際年齡,滿臉洋溢幸福的光,微笑著說出這段話,她是充滿了愛呀!和先生女兒在鄉下養雞養貓、莳花種菜,雖然物質生活不豐富,心靈上的結合卻無比緊密。

可是幸福並非理所當然,她也是從「尋常生活積年累月而成的重重岩層」掙脫出來,漸漸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姿態和氣息。應當是最邊緣的一名「客家女子」,透過創作,生命像一扇門被推開。

身為母親

婚後開始創作,與眾不同的先生給她很大的支持和包容,包括孩子的教養,由於女兒因早產而成為癲癇兒,被醫生判定智力和行為能力會受到影響,於是兩人亦然決定辭去工作成為全職父母,共同照料,光這點就讓女性同胞羨慕到不行。

自給自足的生活以及孩子的愛,不僅療慰了身心,更讓她認清母親的角色,傳統那些偉大的缺乏自我的母親,感念他們的滋養和承托,因此「當我們壯大,也可以回饋給我們的文化和其他人,以及世間萬物」。

她畫
因為產後憂鬱症失聲失語的她,一開始胡亂在畫紙上抒發情感,在此之前並未受過任何正式訓練,她重複的畫著自己和廢墟、黯淡的天光水色、以及分裂的表情,畫到後來她頓悟了,就算是將枯草木、斷垣殘壁,又有何不可?她接受這樣的自己,並對自己的未來,產生出土和重生的期待。

她寫

畫畫的同時,她也開始寫詩。用孩子般的眼神探索這個世界的真實(她的詩和她女兒三歲時的詩相呼應),書寫她在自然中開展的生命。像這首《一粒星仔》,是送給朋友新生兒的禮物,期待孩子是自然的一部份成長,就夠了。如半掩的門,背後有更多的可能性。

一坵水田哦
一叢竹仔
一陣風哦
無聲無息的土地
無聲無息的土地哦

樹上有鳥
埤塘有魚
水田有星
生命扮演的那扇門哦
開啟詩歌的翼胛

一間屋仔
一頂眠床哦
一首歌仔
一個人哦
還在等待命運的轉身
還在等待命運的轉身哦


她唱

小時候她在教堂唱聖歌,學生時玩票性質唱民歌,歌喉是天生麗質難自棄,重拾歌唱是從和孩子在鄉下有月光的晚上唱歌跳舞開始,出於本能及興趣,不是為了成名或得獎,加上整理父親的詩文集,回到母語的懷抱,透過聲音和自己生命的根源產生連結。她說「人的生命如樹著根才能像天伸展」,於是大聲唱山歌似的「從"我"這座山,唱到"你們"那座山」。

身為女人

她同情為了愛情無悔的身影,在《藤纏樹》這首歌裡,以綠度母「嗡達列˙督˙達列˙督列梭哈」的咒語獻給在歷史洪流裡的無名女子,希望她們能夠從中獲得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我希望有天能夠大方的唱著這首歌《捱不過四五十歲定定》,沒夫沒子的女人,不是敗犬,也能開開心心的做夢和戀愛,自己的生命自己自己承擔。即使世界如何流淌,我已有所體味,因了悟而微笑。

創作的初心

身為人妻人母、畫家、詩人及歌手,這個晚上她跟我們分享創作的初心-沒有目的坦然的,純粹只是為了呈現萬物被命名之前、想法成形之前的,述說美的真心、素心、與樸心。

人人皆可創作,只要身心準備好。任何創作必須要能打開真實的自己,在創作中安靜地、沒有目的地和自己相處,一段時間,作品也會有所回饋,心靈會給你答案。

我好像也有一點點了解這種初心。

【本事】

˙台大附近的女書店,從春天到夏天每週五的晚上,聚辦一系列《文化夜沙龍》的活動,邀請在各領域擁有一片天的女子,在自己的房間裡暢所欲言共同分享。

˙關於羅思容

【延伸閱讀】

˙《每日》專輯線上試聽

˙思容寫女兒的成長《詩在女兒的話語中行走》,我看了眼淚直流卻幸福滿溢,回應了她說的「經歷女兒的誕生,我也重生了一次」,重新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我們都需要從孩子身上去體驗和學習。



You may also lik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