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記˙一段愛與無賴的故事 小狸說/ 0 Comments 第一次看崑曲,白先勇製作的青春夢第二彈《玉簪記》,當天身體狀況不是很好,聽說戲長三個多小時,當場心涼了半截,擔心自己撐不下去,沒料到整個戲盡是笑死人不償命的梗,洋溢著青春氣息歡樂無比,不愧為中國十大經典喜劇。改編自明代傳奇的《玉簪記》說的是落難千金和落第才子在道觀發生的愛情鬧劇,打著色膽包天招牌一點也不為過,在我眼中小痞子和思春道姑的一見鍾情、琴挑試探、問病表情、私訂終身,被拆散之後又重逢的橋段,結合所有流行偶像劇的要素,只是更美:人美、詞美、顫動的指尖很美、輕揚的衣袖很美,千年古琴鏗鏘樂音很美,極簡的舞台非常抽象,卻充滿想像之美。水墨書法寫得什麼意?Less is More的意。襯著雨過天青,奚淞的白描,觀音手捻蓮花關照小兒女的情愛,是佛的寬容。董陽孜的字,大開大闔點出場景,書寫色即是空的矛盾。原來中國文化等於線條文化,從字畫到聲音都化做線條,自悠悠時空長河流過。最高潮的一折戲是末段的﹝秋江﹞,一邊是書生被迫赴試身不由己的難捨,另一邊是少女思念情郎的急切期盼,這段戲張力十足,舞台卻簡化到,只有草書寫著秋江兩字,如波紋蘆葦般惆悵的背景。從上船時平衡身體微微的晃動,到江上激情的追逐,最後兩人相逢又分開。我真的聞到秋天的蕭瑟味道,聽到遠方的雁鳴,風吹著金黃蘆葦,分不出是淚光還是波光的投射。可到最後為什麼陳妙常不跟著潘必正走呢?收場下得漂亮,而且有幾分電影蒙太奇的趣味。少女用很長的凝視,目送書生離去(少女在聚光燈下面對觀眾,書生則隱入背景的黑暗中),只要兩人心心相印的承諾即足夠了,無需鳳冠霞披拜天地的熱鬧壞了這個素雅的小品文章。劇場上一切組合如行雲流水般自然,多一點則太多的精煉,原來是製作團隊陳年積累的功力所造就,身為觀眾的我們有幸見證老人家的青春夢,滿場小綠綠更幸福,原來17歲的天空不只有《暮光之城》和《流星花園》,《玉簪記》也是超越時代,另一種美好的青春體驗!(OS:很喜歡上面這張宣傳照,外拍地點是蘇州城裡的破舊小禪寺,好想去蘇州在園林亭台上聽崑曲,肯定超有fu的~)【延伸閱讀】˙表演藝術PAR四月份封面專題﹝崑潮˙春湧﹞節錄 About Post Author 小狸說 Morbi leo risus, porta ac consectetur ac, vestibulum at eros. Fusce dapibus, tellus ac cursus commodo, tortor mauris condimentum nibh, ut fermentum massa justo sit amet risus. You may also like 【2014 Own Chicago】Jarret 和朋友【2014 Own Chicago】穿越時空的玻璃屋潮境祕境【2012金馬大拜拜】寂靜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