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記˙一段愛與無賴的故事
/
0 Comments
第一次看崑曲,白先勇製作的青春夢第二彈《玉簪記》,當天身體狀況不是很好,聽說戲長三個多小時,當場心涼了半截,擔心自己撐不下去,沒料到整個戲盡是笑死人不償命的梗,洋溢著青春氣息歡樂無比,不愧為中國十大經典喜劇。
改編自明代傳奇的《玉簪記》說的是落難千金和落第才子在道觀發生的愛情鬧劇,打著色膽包天招牌一點也不為過,在我眼中小痞子和思春道姑的一見鍾情、琴挑試探、問病表情、私訂終身,被拆散之後又重逢的橋段,結合所有流行偶像劇的要素,只是更美:人美、詞美、顫動的指尖很美、輕揚的衣袖很美,千年古琴鏗鏘樂音很美,極簡的舞台非常抽象,卻充滿想像之美。
水墨書法寫得什麼意?Less is More的意。
襯著雨過天青,奚淞的白描,觀音手捻蓮花關照小兒女的情愛,是佛的寬容。
董陽孜的字,大開大闔點出場景,書寫色即是空的矛盾。
原來中國文化等於線條文化,從字畫到聲音都化做線條,自悠悠時空長河流過。
最高潮的一折戲是末段的﹝秋江﹞,一邊是書生被迫赴試身不由己的難捨,另一邊是少女思念情郎的急切期盼,這段戲張力十足,舞台卻簡化到,只有草書寫著秋江兩字,如波紋蘆葦般惆悵的背景。
從上船時平衡身體微微的晃動,到江上激情的追逐,最後兩人相逢又分開。我真的聞到秋天的蕭瑟味道,聽到遠方的雁鳴,風吹著金黃蘆葦,分不出是淚光還是波光的投射。
可到最後為什麼陳妙常不跟著潘必正走呢?收場下得漂亮,而且有幾分電影蒙太奇的趣味。
少女用很長的凝視,目送書生離去(少女在聚光燈下面對觀眾,書生則隱入背景的黑暗中),只要兩人心心相印的承諾即足夠了,無需鳳冠霞披拜天地的熱鬧壞了這個素雅的小品文章。
劇場上一切組合如行雲流水般自然,多一點則太多的精煉,原來是製作團隊陳年積累的功力所造就,身為觀眾的我們有幸見證老人家的青春夢,滿場小綠綠更幸福,原來17歲的天空不只有《暮光之城》和《流星花園》,《玉簪記》也是超越時代,另一種美好的青春體驗!
(OS:很喜歡上面這張宣傳照,外拍地點是蘇州城裡的破舊小禪寺,好想去蘇州在園林亭台上聽崑曲,肯定超有fu的~)
【延伸閱讀】
˙表演藝術PAR四月份封面專題﹝崑潮˙春湧﹞節錄
改編自明代傳奇的《玉簪記》說的是落難千金和落第才子在道觀發生的愛情鬧劇,打著色膽包天招牌一點也不為過,在我眼中小痞子和思春道姑的一見鍾情、琴挑試探、問病表情、私訂終身,被拆散之後又重逢的橋段,結合所有流行偶像劇的要素,只是更美:人美、詞美、顫動的指尖很美、輕揚的衣袖很美,千年古琴鏗鏘樂音很美,極簡的舞台非常抽象,卻充滿想像之美。
水墨書法寫得什麼意?Less is More的意。
襯著雨過天青,奚淞的白描,觀音手捻蓮花關照小兒女的情愛,是佛的寬容。
董陽孜的字,大開大闔點出場景,書寫色即是空的矛盾。
原來中國文化等於線條文化,從字畫到聲音都化做線條,自悠悠時空長河流過。
最高潮的一折戲是末段的﹝秋江﹞,一邊是書生被迫赴試身不由己的難捨,另一邊是少女思念情郎的急切期盼,這段戲張力十足,舞台卻簡化到,只有草書寫著秋江兩字,如波紋蘆葦般惆悵的背景。
從上船時平衡身體微微的晃動,到江上激情的追逐,最後兩人相逢又分開。我真的聞到秋天的蕭瑟味道,聽到遠方的雁鳴,風吹著金黃蘆葦,分不出是淚光還是波光的投射。
可到最後為什麼陳妙常不跟著潘必正走呢?收場下得漂亮,而且有幾分電影蒙太奇的趣味。
少女用很長的凝視,目送書生離去(少女在聚光燈下面對觀眾,書生則隱入背景的黑暗中),只要兩人心心相印的承諾即足夠了,無需鳳冠霞披拜天地的熱鬧壞了這個素雅的小品文章。
劇場上一切組合如行雲流水般自然,多一點則太多的精煉,原來是製作團隊陳年積累的功力所造就,身為觀眾的我們有幸見證老人家的青春夢,滿場小綠綠更幸福,原來17歲的天空不只有《暮光之城》和《流星花園》,《玉簪記》也是超越時代,另一種美好的青春體驗!
(OS:很喜歡上面這張宣傳照,外拍地點是蘇州城裡的破舊小禪寺,好想去蘇州在園林亭台上聽崑曲,肯定超有fu的~)
【延伸閱讀】
˙表演藝術PAR四月份封面專題﹝崑潮˙春湧﹞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