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文學踏查之那些人這些事 小狸說/ 0 Comments 完整踏查紀錄照片看這裡中元普渡前一天,來到宜蘭參加文訊雜誌辦的【重返文學現場】的踏查(暨進香團)活動,循著小說人物的生活路線,穿梭在市集、廟宇、車流之間,路旁賣菜阿姨問我們是在調查什麼,我說「沒什麼只是聽故事而已」,導覽老師們的熱情和跨越時空的淳厚人情讓我好好充了電,真的從「故事」裡找回了遺失好久的「感覺」。首部曲:跟著憨欽仔遊羅東散步路線始於羅東市中心的中山公園,循著黃春明小說《鑼》當中的主人翁憨欽仔的躲債路線。原來以敲鑼宣傳公共事務為業的憨欽仔,不敵時代潮流失了工作,只得住在防空洞裡以偷來的地瓜維生。就算淪落到幫人辦喪事來分「白肉」吃的處境,可他還是阿Q看世事,即便破爛也要堅持最後一點優越。現實裡防空洞變成公園,為了逃避債主的迂迴路線現在成了熱鬧的朝市和夜市,書中那個憨欽仔偷木瓜的糞坑已經填平蓋起大樓,目光掠過垂著楊柳棺材街,廟前有羅漢仔相聚開講的茄苳樹,導覽老師在選擇在樹下開講,讓我們感受文字裡的庶民趣味。二部曲:林間的午餐課中午來到羅東林業園區吃便當,老師原本要說的是太平山林業史,可是講著講到老師當年從老船長處收來船隻,實在沒地方擺請陳定南縣長幫忙收下,現在成了蘭陽博物館的裝置藝術,這是蘭陽文化的重要元素。還有草嶺古道的魷魚公廟建廟不拆廟的典故,原來是秀才趕考途中路過此地不忍心兔子被捕於陷阱中,也不忍心設陷阱的人一無所獲,於是救出兔子放入魷魚乾,後來當地人以為是老天悲憫,故設魷魚公廟以示感謝,好一顆感恩惜物柔軟的心。三部曲:鐵工廠的情與義散步來到美麗港口南方澳,負責導覽的是在地的廖大慶先生,他好笑感性又文采非凡。將爸爸的鐵工廠保存下來,收藏一屋看似破銅爛鐵實則充滿回憶,包括爸爸過世後兩位合夥好友承擔起照顧孤兒寡母的義務,連那面滿是訂購紀錄塗鴉的牆壁,廖大哥記得在鐵工廠決定結束營業,送出最後一具引擎,拉下鐵門的那一刻,老闆竟然向樓梯鞠躬。廖大哥講了許多故事,原來阪本龍馬和西鄉隆盛也來過南方澳,年輕時奉篤姬他爸的命令來台灣進行秘密調查任務,跟平埔姑娘生了個兒子(西鄉菊次郎),菊次郎後來成了宜蘭首任廳長,日本報紙上曾有他下鄉尋親的報導,如此八卦怎麼看都戲劇感十足,完全是海角七號正史版。輕鬆講古後廖大哥邀請我們可參加一年一度的鯖魚祭踩街活動,由於鯖魚是南方澳重要的魚獲,大啖之餘島民如我們是不是要思考我們該有甚麼樣的海洋文化?於是參考日本某些小鄉鎮的作法舉行祭典。神奇的是在兩年前的祭典中,主辦者朗誦祭文,省思人類過度撈捕的貪婪,感念以肉身餵養我們的魚,廖大哥的相片中竟然出現肉眼不可見的魚靈在空中漂浮如白雪,乘著祝禱返回天上的畫面。不是靈異傳說,我選擇相信這個美麗的故事。Ending 海邊坐沒看過王文興的文字,可是紀錄片《背海的人》裡作家孤寂身影沒入的海灣讓人印象深刻,原來是南方澳的內埤海灘,傳說中的情人灣。廖大哥說當年這灘上滿佈廢棄玻璃瓶經年累月磨蝕成的玻璃砂礫,如同所有的美好事物總會消逝後來被整車搬光了。大家看到海不由自主往前走去,靜靜在沙灘上坐下來,這一天收穫滿滿,讓太平洋的風吹亂頭髮,整頓我們的思緒,明天可以好好重新出發。【延伸閱讀】˙來到南方澳千萬不要只是吃海鮮,可以去廖大哥的三剛鐵工廠文物館瞧瞧,和廖大哥聊聊天,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收穫!˙Tony的蘇澳遊記走訪了砲台山、內埤海灘 About Post Author 小狸說 Morbi leo risus, porta ac consectetur ac, vestibulum at eros. Fusce dapibus, tellus ac cursus commodo, tortor mauris condimentum nibh, ut fermentum massa justo sit amet risus. You may also like 光陰的故事【師大的美食窩】季節限定南村落七月的荒人手記走入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