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Own Chicago】穿越時空的玻璃屋 Unknown/ 0 Comments Fransworth House, Plano, Illisnois 完整相片集 在高中同學Jannet家溫馨相聚後,我們開始公路之旅,第一站來到芝加哥西南邊傍水小鎮上的一棟經典建築,包浩斯建築大師Mies der van Rohe的Fransworth House。 預約參觀的時間是中午12點,租車花了一些時間,弄到10點多才上路。匆匆帶上Jannet推薦的媽媽派和熱咖啡,緊張萬分的找路、找零錢(經過好幾段Toll Way)....好不容易遠離城市下了擁擠的高速公路,駛入一望無際的玉米田中。 田園風光十分宜人,秋日中午的太陽暖暖的,我們在車上品味著(冷的也好吃)雞肉派和咖啡香,總算有點郊遊的感覺,順著導航駛上越來越荒涼的小路,還來不及懷疑,Frasworth House的招牌赫然出現一旁,我們開進低調的大門,時間剛剛好12點過幾分鐘。 導覽的隊伍已經先行出發,我們快步跟上,踩著滿地落葉的林間小徑走起來很舒服,旁邊還有名為Fox River的小河經過,正午的陽光下河光閃爍,導覽員為了尊重前一梯次參觀的權益,先在樹林裡跟我們講解這棟房子的來由。 美麗優雅的導覽員 原來藝術作品的誕生並不像表面這麼完美,這房子從規劃到誕生經歷了太多(詳見玻璃屋的幕後故事):1950年代,來自芝加哥多金又獨立的女醫生Fransworth希望在忙碌的工作和社交生活之餘,能有個自己的休憩小窩,可以在裡面享受拉提琴、讀詩和自然親近的時光,所以買下這片60公頃的森林,找了仰慕已久的建築師Mies,沒想到原本相知相惜的業主和建築師,在蓋房子的過程中理念漸行漸遠,交屋的那刻,大師成就他的不世之作,Fransworth對連個衣櫃都沒有的房子強烈不滿。 玻璃屋之後的際遇,應證了「美人沒美命」的定律。玻璃屋幾度被轉賣,所幸接手的屋主很珍惜,沒有改建或破壞;更因為河流氾濫,2008年經歷的大水對玻璃屋造成很嚴重的損壞,每年的維修費用相當驚人,引發當地居民和文化保存團體的重視,集資將房子從拍賣中買下,如今成為美國國定的重要文化資產,由獨立運作的基金會管理及保護。 Less is More大抵就是這個樣子 故事講完了,導覽員引領著我們走出樹林,玻璃屋安靜的座落在草地上,為了防止氾濫,基座架在 米高的平台上,簡簡單單幾橫幾豎,沒有多餘的弧線或裝飾,四面是透明的落地窗,一目了然的格局更容納不下多餘的櫃子和家具,不愧為「Less is More」的代表作。 正因為這片樹林太美好,設計師希望透過這樣的純粹,讓住的人和四周融為一體。我們來到的季節是金黃的秋,可以想像他的四季遞嬗會多麼迷人。可惜我們終究還是俗氣,第一印象是這房子太透明沒有安全感,其次是對其不具備生活的機能感到迷惑,沒有衣櫃還是小事,極簡的現代家具比較像是放在預售屋展示廳(沒有家的感覺),廁所為求美觀被包裹在完全密閉的木頭隔間中(很像機艙廁所),櫃子幾乎沒有收納功能,廚房充其量是茶水間.......。 林間散步 只能說,除了無敵的戶外景色,這房子確實會讓住戶越住越沮喪。所幸住進去不是我們,想到她總有一天將遭遇淹沒或搬遷的命運,我們很幸運能夠看到最原始的面貌,今天就當個純欣賞的遊客吧。 房子裡一覽無遺 椅子也是現代家具經典 椅子怎麼看怎麼美 隱身森林裡的秘密小屋 換個角度就很透明 觸得到的戀人 動感版 難得來到電影場景,眾人玩心大開,開始在秋光底下瘋狂的跳舞。 來跳舞吧 像這樣360度環景轉圈圈。 一起跳吧 關於Fransworth House 和實體一樣美麗的官方網站 玻璃屋的幕後故事 Mies van der Roho其人其事 維基百科說 About Post Author Unknown Morbi leo risus, porta ac consectetur ac, vestibulum at eros. Fusce dapibus, tellus ac cursus commodo, tortor mauris condimentum nibh, ut fermentum massa justo sit amet risus. You may also like 【2008關西行】因為有你,於是有了光伊東豊雄教我的事【2007雙城記】消失的老北京【風城追楓去】DPR越野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