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流水帳

把Bobo送進醫院(一了百了),終於獲得安眠(或是昏睡)之後,開始南征北討的暑假:陪著遠方來的客人聽雷光夏、看38度C的森山大道、以畢娜鮑許青春版交際場+德阿大戰+溫德早餐度過德國一頁。 雷光夏-36個故事之她的改變這場在華山特區舉行,搭著電影熱潮的音樂會,實際上是給老靈魂懷舊的聚會:依舊很帥又又才華的侯志堅彈鋼琴,優雅的的陳主惠拉大提琴,以及好久沒在空中相逢的雷光夏。回家後翻出雷的debut CD,天哪,那已經是15年前的歌,跟著五月的風吹起的《逝》,隨著初戀被遺忘而跟著lalala的《原諒》,還有《我的八零年代》(原來MV就是36個故事的導演拍的),怎麼還是這麼好聽,當第一個音符響起就忍不住跟著吟唱起來,每首歌對自己竟然記得歌詞感到意外,她的聲音雖不盡完美卻像呼吸一樣自然。期待聲音紡織女接下來的旅行,和更輕快或搖滾的改變。沒有所謂尋常世界的森山大道史上最熱的午後,宛如地球到了盡頭的烈日底下,在森山大道的鏡頭下看到一整個不一樣的世界:野狗成為猛獸,小孩變成漫畫裡身後發光有超能力的救世主(或撒旦),尋常人有變態的片刻,邊緣人卻變得再自然不過。關於攝影,真的只有"決定性的瞬間"才是重要的,其他通通可以丟掉。【延伸閱讀】˙只到8/1的森山大道攝影展,禮拜六去看可以順便逛248農學市集˙森山大道說:持之以恆的大量創作吧獻給Pina Bausch的青春交際場在大螢幕上看到吞雲吐霧的Pina Bausch,好懷念。原來她的舞是這樣誕生的,只是這次的舞出自非專業的青春肉體。所謂的舞蹈,其實只是出於特定動機的重複動作-傷心、安慰、調情、衝突-所以我們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在舞,出於天性,不分年齡。這電影讓人回憶起平凡人的舞台經驗,這群高中生花了一年時間從無到有的練習,從一開始的缺乏自信到後來建立起來的革命情誼。不管未來哪些人還會繼續在舞台上發光發亮,這一年絕對會是他們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延伸閱讀】˙月圓之夜我起舞 ˙好久不見Pina Bausch

Read More

南得嘉義行

來看照片長大之後就沒有回過嘉義了,這次和長輩們齊聚故鄉,大人們質疑「鄉下」能有多好玩,我的興奮反而矯情,受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影響吧,陌生的故鄉在記憶裡鍍上一層古樸典雅的金光。令人想看魚塭裡的月亮,看著蚵田裡的水鳥,看著叫不出名字的雜草野菜。或者出海去沙洲上發呆,什麼都不想想。可是沒想到到處都是,嶄新到失去歷史的建設,嶄新的全台最長的自行車橋,嶄新的漁人碼頭,嶄新的鄉公所,就跟不知道將漂到哪裡的外傘頂洲和廢耕的農地一樣讓人感到悽涼。還好南哥沒有讓人失望。過去只在偶像劇和電影裡認識蔡振南(南哥),還真不知道他是這麼有才華的詞曲作家,更有一年只寫三首歌的品質保證!六月底蔡振南回到故鄉新港舉辦了【南得台灣歌說唱音樂會】原來南哥不只會演會寫,說唱的功力更是一絕。在荷塘月色映襯之下,嘉義藝術中心是很棒的表演場所,舞台背景是淡雅至極的花卉插圖,配上歌詞和老照片,幾個樂師在昏黃燈下,時間停駐在過去。一開場,漫天飛蚊下黑暗的角落裡傳出「十七八歲未出嫁…」,是傳唱半世紀以上每個台灣人理應會唱的《望春風》。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歌曲成為政權輪替下控制思想的工具,每首歌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或是反映時代的氛圍,或是作者人生的寫照。南哥花了幾年的時間對這些朗朗上口的台灣歌進行田野調查,然後面對面把故事或說或唱講給我們聽,百年歌謠從老曲盤解凍,變成回味無窮的風味佳肴。這位又「台」又「MAN」的魅力歐吉桑,竟然寫得出婉約深情致死方休的女子心聲。像是《空笑夢》裡「問世間,愛情哪」的吶喊,又或者是「魂魄都可交給你」的《花若離枝》,歌詞之優美與沉痛,完全超越流行歌曲的層次。可惜這次沒聽到南哥版的《花若離枝》,而是由演唱會的製作人王俊傑代打,不枉費鋼琴詩人的稱號,其實唱得好好聽,又是另外一種味道。除了《金包銀》,還有和潘越雲黏膩嗓音截然不同的《桂花巷》,南哥的詮釋更能呈現破爛的身軀和漂泊的宿命,誠如製作人自嘲這場音樂會堪稱是殘疾人的音樂會,台上不是看不到就是聽不到的,可是卻能呈現如此美好的歌曲。說這些歌是台灣人的生命力,這年頭好像多少被染上意識形態的義氣。撇開演唱會現場詭譎的在地勢力(嗯,看到現場很多人和很多人周旋握手),至少在歌裡,還有真實的吶喊和喟嘆,還充滿對普世小人物的關懷,如此就足夠溫暖了。

Read More

男孩吶喊自由鳥

隨意翻著某搖滾迷推薦的《男孩吶喊自由鳥》,一篇篇搖滾背後的傳奇以以虛實交錯的新聞報導、小說、寓言、劇本方式解構又重組,誠如書評所說的「滑稽又深入,詭異卻迷人」,讓人捧腹大笑痛快至極。第一篇裡出沒在各大演唱會,在安可曲時以一聲Free Bird鬧場的聽眾(典故詳見延伸閱讀),讓Keith Jarrett都即興不起來拂袖而去的惡劣,如果對上KUSO成性的跨界樂團Igudesman & Joo,或者我們的南王部落,可能激發另一種意外的火花?某篇裡用的Paranoid,可以讓披著人皮的外星人現出原形,於是全國開始瘋狂的流行這首歌,這是MIB第四集或是X Files小劇場的情節呢?Anyway,這種單純直接到近乎白目的美國,非常對我的胃口,看原文更可以感受到字裡行間那種美國的味道。還有幾篇關於南方的Live Music Capital of the World(哎呀德州人一向自大),讓我回憶起在Austin趕場的歲月。曾經,夏天的夜裡穿著涼鞋來到草地上,參與SXSW,名不見經傳的歌手唱著亂七八糟的民謠,或者在第六街上酒吧裡飄盪出來的鄉村歌曲,學校體育館裡近乎免錢的Aerosmith。那些日子真是美國生活最美好的回憶。 啊~真的該去聽場演唱會了(或看場熱狗配啤酒的球賽)!【延伸閱讀】˙本書翻譯何穎怡談《男孩吶喊自由鳥》(想當年我也曾愛極了Santana的)˙音速青春的書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