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田園 小狸說/ 0 Comments 我們很幸福,在這悶熱煩躁的五窮六絕之際,不用長途跋涉就能在美術館裡接近百年前的田園綠意,這次在台北舉行的兩個特展:史博館的《驚豔米勒》以及故宮的《印象˙畢沙羅》,原來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印象派畫作的根源-從巴比松到新印象,筆下盡是風景,以及風景中的人物。(圖右:這次也有來台的巴比松代表大師胡梭Théodore Rousseau所畫的池邊森林)。 展覽喚起許多美好回憶,我想起成天戶外寫生的小時候,還有後來帶著相機看世界的日子,因為天份有限,再怎麼用力也無法呈現大自然美好的百萬分之一,所以崇拜起這群巴比松畫家們。展場雪白牆上彷彿開了一扇窗,窗外是栩栩如生的天空、綠樹、田野、牛羊、牧者、農人,以及越來越不容易看見的,美好的地平線。千篇一律的素材,到了畫家筆下有了不同風貌:有人醉心於光與樹之間的舞動(如柯洛),有人專心刻劃動物百態(特華雍),又有人偏好水平延展的天與地(如杜比尼).…。最可貴的是,巴比松畫家們創作之餘還很入世,挺身而出呼籲當局和社會大眾重視楓丹白露森林的保育,相較於工業化初期的巴黎市民,面對環境破壞殆盡的我們,竟然只能在百年前的風景畫裡療傷?想起來還真有點悲傷。至於這次展覽裡名聲最響亮的米勒,在我沉溺於偉人傳記的童年裡,最早認識的畫家就是米勒和他的《晚禱》,可能從那時開始,造就我喜歡逆光看人的習慣。有些時候,看不清楚反而更具想像空間,特別是勞動中的人物,他們面容黯淡,背影沉重,看了一點都不輕鬆,這畫家不是畫美的,也不純然是畫真實的。而是體現畫家"想像中的現實"。米勒始終懷抱基督徒的使命感,一生關懷那些渺小平凡的人們,他在畫布上留下這些辛苦的身影,讓後人藉由凝視經典,見證生命幽微之處所綻放的韌性和美麗。其實我最喜歡的作品是畢沙羅"爺爺"的自畫像和素描,誠如導覽所言,他的作品樸素又充滿拙趣。這個堪稱一生平順,家庭美滿,朋友滿天下的畢沙羅,筆下的自己如同聖誕老公公一般和藹又帶一絲詼諧,素描中的農婦則身材圓潤宛如漫畫中大嬸婆,跟米勒筆下的人物大異其趣。看似平淡無特色的畢沙羅,他的畫裡沒有梵谷的激情、高更的濃烈、或莫內的浪漫,跟他本人的嚴謹堅決的個性有關,站在印象派浪頭的前端,畢沙羅始終如一的堅持以及不斷創新技法的精神,加上提攜後進的四海性格,卻使他成為新浪潮的砥柱,更是引領印象諸子走上舞台最重要的幕後英雄。想到這些在世界博物館裡閃閃發亮的超級巨星,在同一個時代都還是nobody,他們之間書信往返,彼此切磋砥礪,互相傷害又擁抱安慰(看看高更和梵谷)。很幸運這次在故宮遇到很厲害的導覽員,引經據典述說藝術家的生活和八卦,讓漫長的賞畫苦行得到意外的有趣和豐富!【延伸閱讀】˙雄獅美術部落格:跟米勒合照˙很好用的美術資料庫art.com,只要你想到的西洋名畫都找得到 About Post Author 小狸說 Morbi leo risus, porta ac consectetur ac, vestibulum at eros. Fusce dapibus, tellus ac cursus commodo, tortor mauris condimentum nibh, ut fermentum massa justo sit amet risus. You may also like 潮境祕境【2012金馬大拜拜】寂靜之聲暖暖的Sigur Rós之夜【2012關東亂走】旅行遇見奈良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