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the essential things are invisible to the eyes
果然一如預期的悲傷。昨晚《春琴》帶來的創傷未癒,今天的直子讓我更傷心。傷心到,即使在美好冬陽下跑到全身暖洋洋、然後買了一杯假日才喝得到的里約咖啡的喜悅都無法平復的那樣傷心的程度。除了傷心之外,好像有點說不出來的不足。為什麼呢?明明鏡頭下多麼美好的人兒:細緻耳垂和圓潤肩膀、無可挑剔的復古裝扮,以及一如預期充滿四季空氣感的豐富影像,怎麼我還是覺得輕飄飄空洞洞的?原來是故事大大被簡化,簡化成渡邊和他的女人們的故事,象徵時代背景的學運和同學們被模糊掉了、少了文學和音樂的討論、群體與個性的辯證,沒讀過原著的應該一頭霧水。撇開小說,這故事其實可以說得更意識流(嗯,直接想到《頤和園》),可是它還是很節制的,很理智的訴說一段年少時遺憾的經歷,因為劇中的渡邊太年輕,故事也僅只於遺憾而已,還看不到10年後、20年後、甚至更久之後,身體的印記還會剩下多少?雨季裏的第一次、森林裏的追逐、到雪地裏的凍徹心肺的掏空自己......。其實也不過是短短幾個月的經歷,卻足以終生難忘?老師有說為了要生存下去,不能同情自己,一不小心就會限入回憶的深淵。逝者已矣,不容你老碎碎追念,畢竟這是2小時15分鐘的電影。雖然不是百分百的村上春樹,陳導和賓哥真的好會拍女人,一個個婀娜多姿,如果出版影像寫真集簡直是可作為ViVi或ef 70年代特輯,裡頭的綠(水原希子)就是模特出身,那不是小說裏的綠,反而比較像是有虐待狂的春琴,好愛她嘴角那抹微妙的笑,彌補演技的生澀,面對這樣的綠,渡邊還不了解,觀眾更不了解,連玲子都顛覆書中的樣子(霧島莉香也好美呀),這些人過去曾受過甚麼傷都不重要了。所幸還有披頭四和好聽的吉他(電子樂大師的細野晴臣也來客串唱片行老闆呀),讓我在黑暗裡等到字幕放完,擦乾眼淚,日子還是要繼續。【延伸閱讀】˙關於愛情,真的沒有甚麼重點。吳明益老師寫的真好,讓我重新用另一種心情看此片。˙電影官網,和小說一樣聖誕節的紅配綠,卻是冷到骨子裏離純愛又遠又近的距離。˙《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小說家和臨床心理學家的對談,有一章節探討到"人能否在故事裏被療癒",從阪神地震到沙林毒氣事件,小說家受到事件影響而創作,和心理諮商的過程如出一轍,非常適合做為這個本質上因為性功能障礙導致憂鬱症(?)的故事的延伸閱讀。˙小狸重讀挪威的森林
「純愛教母」北川悅吏子用野島伸司的暗黑筆觸說故事,有種違和感。劇情略嫌老梗,透過TWITTER談起新世紀多媒體超連結文本互見的戀愛果然不如手語的純粹動人,可是我應該還是會邊看邊罵下去,因為對TWITTER(/PLURK/FACEBOOK)式過於喧囂的孤獨感同身受。因為太寂寞,所以得在網路世界找尋共鳴,而且很容易建立起「信任」。這種情況底下的戀愛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字數有限,隨寫隨送,而且(幾乎)無法更改。但是誰和誰交心,誰和誰有仇,誰說誰讚,都可以一一用程式統計分析,關係的發展昭然若揭,一舉一動皆留下痕跡,也太可怕了。跟《夢遊交易所》一樣,這也是我不想要的未來。表面上看來坦白無所不說的,其實還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還有無所不在的物慾,包括澀谷的漂亮咖啡廳、漂亮衣服和包包以及Leica M7,EITA的一身行頭絕對經典,宛如當年六本木的帥氣理髮師木村。雖然很喜歡EITA+JURI的組合,可是感動的成分少很多,也撿不到半句經典的名台詞,埋了很多韓劇元素的狗血地雷,還有音樂不如以前的好聽,懷念的LOVE LOVE LOVE、LA LA LA LOVE SONG….平井堅、久保田利伸、B’ Z….到哪裡去了?
說到開心聽音樂,真的聽了一場好開心的音樂會,久違滿座的音樂廳安可半小時,每個人心跳加速氣喘吁吁,彷彿參加搖滾party,全場跟著音樂啦啦啦。原來是交響情人夢裡東洋紅寶石清良的恩師基頓克萊曼,領導一群比S樂團瘋癲且技藝超群的團員,藉由"玩"音樂的過程,"演出"當代古典音樂家所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求生存必須有上相的微笑、對大眾曲目的詮釋力、以及理查克萊德門的直腸子,要會模仿各種聲音挑戰探戈踢踏舞和美式摔角、要能符合市場品味將古典混搭現代,如果你還是金髮適合穿黑色緊身衣的身材就更完美了!於是在接下來的Show Time赫然發現,莫札特其實擁有007的靈魂;聖母頌和探戈也可以相擁共舞(不得不說Gidon的Piazzolla真是極品);樂師的大河之舞鏗鏘有力;旋轉大提琴以及倒拉樂器亦非不可能的任務;最厲害的是在現代人的遙控器之下,樂團如CD Player快帶、跳針,在不同曲目亂跳(讓人嘆為觀止);還有莫札特布拉姆斯荀白克風的nokia鈴聲(別忘了專屬鈴聲是該團的周邊商品之一),也讓人發噱。表面的一番胡鬧,誠如節目單所言:我們活在一個市場機制操縱藝術的時代,作品的好壞取決於他的銷售量,於是每個人都想成為超級巨星,於是乎我們都忘了最貼近靈魂的音樂形式。謝幕的那刻曲終人散,只剩下曾經質疑自己存在的音樂家基頓,繼續,在黑暗中拉著琴,不在乎有沒有喝采有多少觀眾。果然是一個古典樂師最深沉的告白:就算面對千奇百怪的挑戰,人生還是不能沒有音樂!這就是屬於音樂家的幸福!【本事】11/20國家音樂廳演出「誰是接班人-古典音樂家之興亡(Being Gidon Kremer-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lassical Musician)」 ,由跨界天王(另稱小提琴怪傑、魔鬼提琴手?)Gidon Kremer率領搞怪頑童二人組Igudesman & Joo,精彩節目節錄如下:【延伸閱讀】˙關於基頓的二三事˙人家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可這兩人是怎麼了,一肚子壞/怪水?來看Igudesman & Joo雙人組官網,追蹤這兩人的旋風將掃到哪?˙地球上唯一的韓裔猶太人Joo Joo你贏了,你有搞笑天分和超群琴藝,比郎朗真實可愛千倍,我愛死那哭調子的拉二混血All By My Self,以後你開音樂會(或演唱會?)我一定捧場。
今天mibo跟姐姐看了《咕咕是隻貓》(グーグーだって貓である),目中無物的mimi第一次專心「看電視」,原來電影裡的SABA一副mimi相,我也常常幻想,mimi化作人身,會是多麼漂亮帥氣的小男孩呢? 《咕咕是隻貓》是獻給宅男宅女的愛貓物語,故事圍繞著才氣漫畫家的愛與夢、死與重生,雖是輕描淡寫可是看到會哭。 下次到東京一定要去吉祥寺看看,看看井之頭公園的怪人們(懷念穿拖鞋的晃次),有依舊耍古怪的野田妹,率性有型的加瀨亮,還有日本最高的,小泉今日子的笑臉。想要不顧形象邊走邊吃燒烤喝啤酒,和好朋友在草地上玩耍,眼角瞄到牆上貓咪悠閒掠過……。 有人要問咕咕是什麼?原來就是good good呀!片尾說出天下貓奴的祝願,獻給天下的貓咪: 願他能長壽 願你一直健康 願你遠離事故 願你在這個家生活得愉快 即使到最後,我也會守在你身邊。 真的有被good good撫慰到。【同場加映】 嗓音依舊甜美的小泉今日子唱的主題曲,唱得是: 也許並不一定如願 每天還是要good good 來自明天的信 對著逝去的風竊竊私語 昨天的夢也要good good 還記得他的眸 難忘妳的話語 散落街頭 會有誰能聽見 一邊歌唱著good good
小白兔太寂寞會死的。孤獨,寂寞,死亡,是野島伸司一直以來的執念。可這次他用一群好笑又搞怪的傢伙,講了一個充滿愛與XX的故事。原來是令人想入非非的交換伴侶,最終誰和誰配也不重要,治療了每個人的心病。懦弱的變勇敢,冷酷的有了同理心,傷人的被原諒,想死的被擁抱。X因為年輕太不懂事,很容易想到死,等到末日將近,才明白生之可貴。如果早一點出現這些好人,沒有那些被欺壓被囚禁的痛苦心靈,回到一個屋簷下的開心。跳脫兩個人世界的小情小愛,原來編劇家最終是想救國救民哪,用愛心和熱情鎔鑄閃閃發亮的人民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