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旅行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旅行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投影片:南國的櫻木花道

因為Sue工作的麵包坊在本部町的八重岳,聽說八重岳的櫻花是日本最早綻放的,於是我們開著車亂繞,中間還一度迷路,後來是跟著車潮找到賞櫻祭的入口,意外地圓了某人退休後到日本賞櫻的夢。

賞櫻方式很獨特,我們乘著車河穿越粉紅隧道,車陣緩慢前進,天空還下著小雨, 有些人忍不住把車停在路邊照相,可是整體而言呈現平和而有秩序的情況,跟前年在神戶光之祭典中與上萬人在街上慢走,大家乖乖遵循前行方向一樣,日本人的守規矩讓人印象深刻。

停車下來走走,車道旁種了一堆櫻花樹,有的還是小樹,難得可以拍到櫻花樹的頭頂,還可以遠望名護灣的藍色大海。我在路邊買了大福和沖繩donut配沖繩限定的櫻花啤酒,大白天的就在櫻花樹下喝到茫,雖然沒啥櫻花味,可是很有fu!(PS.還好開車的不是我~)。

【Travel Tips】

˙八重岳怎麼去?可參考活動官方網站。或者,跟著車潮和路上的指標走就對了!

【同場加映】

˙略嫌冗長一鏡到底的八重岳賞櫻實錄



˙回家後發現附近的櫻花也開得燦爛。這是在天母水管道附近拍的,到處都是春天在唱歌,好像沒有出國的必要。


進入雪白教堂,落地窗外是無盡的蔚藍大海,十字架前燭光掩映,羽毛筆在聖經前沉思,婚戒躺在枕頭上等待。

入席坐定,管風琴響起結婚進行曲,可以比美海莉的絕美女聲唱出You Are So Beautiful,對婚禮從來沒有過度想像的我,竟然也會流下眼淚。

新娘泛著淚光,長長裙襬拖曳過走道,走向(興奮+緊張+疲勞到面無表情的)新郎。

外國牧師念了一串,電影裡常常聽到的誓言,然後是”I Do” vs” I Do”。
簡單而隆重的典禮過後,賓客被領到戶外,每個人被分了一把(如假包換的)玫瑰花瓣,等到新人走出禮堂,賓客痛快灑花,然後新人敲鐘,眾人喝香檳乾杯(還不賴的粉紅),百分百日劇情境。

婚禮結束後是沙灘的拍照,天空開始放晴,天地之間淨化到只有白和藍:白色沙灘、教堂、燈塔和新人的衣服,背後是沖繩獨特的多層的藍天和大海,沒有多餘的裝飾,所有重心都在新人身上。

大夥見證了一場婚禮的重要,合演了一齣婚禮的戲,做了一場婚禮的夢。

媽媽看了照片後很開心,可是很遺憾沒有在現場。一向我行我素的我瞬間被身為人子的自私重重打了一拳。所以我跟媽媽說如果我要結婚,不管是在天涯海角一定會找她去滴。

【非廣告】
這次弟弟的婚禮是透過日系的婚禮顧問公司華德培,從中見識到日本人的龜毛和周全服務。典禮中禁止攝影和拍照,而是由他們的專屬人員留下紀錄。過程中無數次為新娘新郎整理裙襬和撫平衣袖,攝影師把要換的鏡頭藏在櫃子背後避免不小心入鏡,合照時要求女賓們必須雙手合十擺放整齊,一切只求每個畫面都是最完美的。

不過正式儀式後會請新人重新走一次,觀禮的賓客此時可以放肆狂拍,只是我們還是不小心站到不該站的地方,頻頻被糾正。

覺得還是熱鬧辦桌就好了,如此龜毛實在有違台灣人本性。

沖繩通的KINALIN推薦我們今歸仁的濱海民宿結家,價格合理風景又好,老闆(?)AKI將英文也很好,是個充滿陽光氣息的Beach Boy。

我們的房間有個小陽台,外頭就是專屬於結家房客的無敵海景,才發現這裡的海連陰天都是藍色的。

晚上聽著房客們的三線琴,伴著無盡濤聲,Sue開心啃著大蘋果,而我趕工我的明信片。


睡在木頭地板上,敞開窗戶,這裡的海很溫暖,一點都不冷。今晚還是個blue moon。讓我想起在月光小棧的前一個滿月。

月光領著我們找回結家的路,月光灑在海上,月光進到夢裡。

正如Sue說的,這樣過份的幸福,會讓人懷疑是不是很快會走到盡頭?

【Travel Tips】

˙如何到結家?可參考官網資訊

【同場加映】

˙住在結家的心得



˙結家之夜實錄



投影片:沖繩的浪人手記

投影片:沖繩的海

到沖繩的第二天,租了車上高速公路,一路飆向北邊的名護。

今天由Sue的WWOOF夥伴KINALIN帶路。KINALIN來自關東,在沖繩各地打工好一陣子,她熱愛沖繩,工作之餘隨身帶著他的三線琴,學習古老的沖繩歌謠。

雖然她還很年輕,可是眼神自信而堅定,對於萍水相逢的朋友如我,表達的是一種有節制的溫暖(又來了,想不出別的形容詞嗎),讓我想到L裡的KINA(善良版的KINA),一瞬間我甚至認為,如果未來日本有像她這樣的領導者,一切會更好吧!

[山裡的咖啡店]

後來才發現,沖繩到處都是咖啡店,密度之高不下京都。只是這些店都在不起眼的深山小徑,或者領向海角天涯的孤獨道路旁。


吃午餐的地方,是由傳統沖繩民居改建而成,店裡擺設充滿手作趣味。套餐採用當地野菜和鮮魚,簡單調味呈現食材本質,連咖啡用的糖都是醜醜的方塊,吃完飯悠閒的坐在門廊上賞櫻拍照,這樣的節奏成為此行的常態。


午後走過off-road的山路,來到群山環抱的農場Beach Rock Village,這裡有咖啡屋、蒙古包狀的民宿和酷似小田切讓的店員。甜點都很好吃,材料也都是自己種自己養的,據說可以在此住一段時日體驗自給自足的生活。可惜今天生意太好,沒吃到窯烤Pizza和爬上三層樓高的樹屋,殘念~。

[海濱的幸福林]


來到備瀨福木林道(備瀨のフクギ林),才知道辦公室裡垂頭喪氣的福木,在海邊就變成抬頭挺胸的防風林,我們穿梭在百年福木林間,經過民宅小店還有羊圈,就走到了海邊,艷陽底下藍到爆的天空和大海,更近一點是純白無瑕的沙灘,潮間帶因為有了海藻的點綴,多了一層新鮮翠綠。正當大夥嚷嚷著好曬之際,瞬間天昏地暗,在此見識了沖繩天氣的多愁善感。

【Travel Tips】

˙Beach Rock Village:官網看來很有規模,而且舉辦很多活動,我太小看這個荒郊野外的店了。

˙備瀨福木林道:除了自己開車,可以在今歸仁城跡或海洋博物公園轉乘備瀨線的公車。

【延伸閱讀】

˙關於WWOOF:是一個全球性的有機農業組織,採用登記制,義工可以在農場、果園或麵包坊工作以換取食宿,像是KINALIN之前也曾經在澳洲工作一陣子,而來自韓國的智賢(?)則是立志在日本WWOOF遊歷一年,據智賢說沖繩熱門的WWOOF場所可是一位難求,可以先從台灣的WWOOF嘗試看看。
說到沖繩,應該是陽光、沙灘、花環和三絃琴?而且我是為了弟弟的喜事來到這,可是當我越進入閱讀這個地方(國家?),越覺得苦惱。

完整相片集

承認自己是半調子鐵道迷,硬要把這次和鐵道的相遇,包裝成偶像劇的樣貌,誰叫沒有電氣化的南迴線和東部幹線實在是鐵路的淨土,走在山和海之間,沿途是無人知曉的小站,目的地還很遠,更多收穫來自等待與經過時的不期而遇,鐵道旅行的緩慢時光,每分每秒都感到幸福。

[一個人的南迴線]
從屏東枋寮彎到台東的南迴線,有「台灣鐵道Nike」的稱號,做為這次微笑之旅的象徵再合適不過了。

停擺四個月後的南迴線,平快車冷清如往昔,還好有陽光和滿月台講日語的大叔們(台鐵工作人員?)撫慰半個鐵道迷的寂寥。

上車的後打開窗翹起腳丫,繞過南方的海,進入中央山脈的懷抱,如果沒有用這樣的方式坐上這班車,我不會知道這段鐵道得來不易,一路行來她「逢山挖洞,遇水架橋」,南迴線的美,在於每每自黑暗中重獲光明時,或者是經過每個轉折後,眼前出現的壯闊山谷或絕壁海景,說我孤陋寡聞也好,我從沒想到可以在火車上看到這樣的風景。

只是行經河口看到風災的傷痕還是心驚膽戰,或許來晚了,未能見到她之前的模樣,但我會把她現在的模樣牢牢記住。

[向晚的台東舊鐵道]台東市的舊火車站變成鐵道藝術村,不定期展出在地的裝置藝術,舊鐵道成了鐵馬道的一部分,倉庫和機房成了藝廊。這一天向晚的天空很漂亮,襯托出黃色的老火車、斑剝的月台、和廢棄的鐵軌。可是不知道是台東本來就人少還是宣傳不夠(天氣太冷?),這麼有味道的地方竟然沒什麼人,縱容我們擺出很有日劇fu的姿態,和鐵道的軌跡在此交錯後,終將各奔東西。

[山裡的山里站]
東部幹線上,離台九線有段距離,往鹿野的路上,Sue跟我們分享小時後和家人的回憶,帶我們繞進這個私房景點,嘻嘻哈哈地,在田埂河堤邊亂走之餘,其實有更深沉的懷念。

遊客很少的山里站,現在是時刻表裡缺席的祕境車站,2015年之後將改為無人的招呼站。

跟很多人一樣,我們無意闖入這個種滿鳳梨和釋迦的小村落,遇見照顧著三隻小貓的兩隻黑狗,這個凝視著都蘭山的小車站,和一旁的小民宿、小教堂,是山裡的秘密花園,也是每個人心裡的香格里拉。

【延伸閱讀】

˙關於南迴線的種種from 維基百科

˙年輕鐵道迷的《南迴青春記事》

˙台東鐵道藝術村官網

˙前往山里站的八公里路確實超乎預期的長,回來後才發現劉克襄在新書《11元的鐵道旅行》中,說這是「傳說中到不了的車站」,走的時候繼續迷路,才發現它更是個離不開的車站。

沒有上暸望台看到那段留言,非常遺憾。

以上全文摘錄自民宿﹝山里˙山裡﹞的可愛老闆娘Grace部落格。


都蘭二日相片集

是圓月的魔力讓人難以抗拒吧,一年之終和一年之始,都在月光小棧度過。

那天一個人下了都蘭山,暖暖的肉桂奶茶和薑汁檸檬蛋糕頓時撫慰我的飢寒與疲憊,店裡沒幾個人,安靜悠閒如那天的霧氣,看不見海灣,樹躲在裊裊雲煙裡,正適合坐下來讀詩、寫明信片給朋友。


美濃二日相片集

去年認識了生祥的歌,因為嚮往他歌裡的人情和風景,於是來到美濃,亂走亂繞,兩天之中竟然也踩遍一張地圖

經過之前去過的店舖,看著老闆娘微笑趕工縫製花布傘套,人瑞阿公吃香蕉,陶房的米格魯卻已到另一個世界。

經過伯公守候的田畦,這裡每個角落都有土地公廟,如果迷路或車子拋錨,來到這裡伯公會助你一臂之力的。

經過作家筆下的村落,經過黃蝶飛過的樹林,經過菸樓,經過丘陵腳下的水渠,時節不對未能見識傍晚洗衣的婦女和孩子的成年禮,但是得到意外的收穫!或許是堅持在風雨中上靈山遊水圳的傻氣,得以結識了默默「種樹」的大哥,以及大哥的朋友,眼神感覺是都是作大事的

他們有著專屬於美濃人的,安靜而有節的溫暖-不過分殷勤,不特意討好,但是是好客的,如早餐店老闆所說的,在這裡多認識幾個朋友,以後就不用住民宿了。城市人很難想像這種純粹的人情。

而且是非常不計較的生意人,像阿龍老闆夫婦,除了很物超所值的房間,還給我專車帶路加菜包便當。

是柔軟又剛毅的,微妙的氣質像金山大哥,看他賞鳥種花談貓咪,又是運送物資救災的指揮官。自有一種生命的軔性,卻鮮少誇耀。

是有根植於這片土地的歸屬感,就像陶房老闆,即使在其他地方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他還是選擇留下來,就像北面的那排山,是美濃人心裡永遠的指針。

在他們面前,我徹底像個到此一遊的城市佬,智識不足又缺乏體力,有很深沉的慚愧。

所以我逃跑了,對於那個晚上未能赴約參與後生們的討論,是此行最大的遺憾。

這次知道美濃不只有紙傘和板條,還有更多好山好水;希望下次回來,不再只是追逐風景,可以坐下來好好喝杯茶聽聽他們的故事。

【延伸閱讀】

˙生祥的歌《種樹》,原來真有其人




˙大眾時代:林生祥-為土地配樂

˙美濃的故事,就是水圳的故事,看看從水出發的社區運動



˙菸樓傳出的好聲音,可惜錄音間已經不再(甚麼原因呢?),只能睹物思情。交工的過去未能參與,但相信未來生祥會帶給世界更好的作品!



˙位於美濃東北邊黃蝶翠谷附近的雙溪熱帶母樹林,是日據時代就有的人造林,也因此成為揚葉仔的家,有機會來這裡走走,享受難得清涼的綠意。




茂林二日相片集

旅行的第一天,感覺把一輩子的蝴蝶和青蛙都看完了的晚上(註1),聽了兩位導演的分享(註2),看了朝日電視台很棒的紫蝶遷徙紀錄片,之後就是非關蝴蝶酒酣歌好的時刻。

首先由香港八人小組(註3)帶來熱血無比的《光輝歲月》,不管甚麼時代,年輕人聚作夥就是要BEYOND啦!



接下來由台灣原住民代表PK港佬,由民宿老闆陳主任(註3)、來自萬山部落的石版藝術家馬樂(註4)、和家龍帶來熱情洋溢的山地歌謠。



陳主任solo《小鬼湖之戀》,講述一位魯凱少女愛上百步蛇化身的男子被族人反對,之後投湖殉情的故事,這首歌本是少女用來向家人告別,代妻發聲的陳主任也唱得如泣如訴動聽非常……。



原來家龍學長不止魯凱話強,廣東話也很溜,聽他唱《K歌之王》。



香港八人小組中的吉他之神樺哥,除了楚留香和小李飛刀之外(…驚覺歲月的鴻溝),幾乎什麼歌都可以點,感謝這個晚上他為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夥伴拼湊出記憶裡每個音符,例如讓人熱淚盈眶的《追》(怎麼唱這些歌的人都到了另一個世界…)



因為隔天要早起賞鳥,所以嗑完烤玉米後就決定回房休息。之後據說party繼續到半夜兩點,最後聽到的聲音是《歸人砂城》(哎呀,怎麼會漏掉民歌呢),好個徹夜未眠的夜晚……。

【本事】

註1.每年此時至初春,大批紫斑蝶會到南方的溫暖溪谷越冬,於是我們來到茂林追逐漫天飛舞的小紫青斑,據前輩們說之前蝶況像瀑布一樣宣湧而下更為壯觀,。

註2.以紫斑蝶研究享譽國際的詹家龍老師,吸引了兩位作者加入我們的活動。一位是繪本作家玉米辰,另一位是走遍大江南北、拍過K2和達賴紀錄片的大腕導演陳建鄂

玉米辰的作品向來以環境保育為主題,此次帶來路蟹過馬路的繪本來參與義賣,他說希望以軟體幫助社區改造,沒有溫泉的多納,將用什麼方式重建起來呢?或許紫斑蝶和魯凱族文化會是一個方向。

一臉酷像的陳導在內地多年後回到台灣,找尋讓他感動的題材,於是找上家龍老師。

註3.民宿得恩谷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附近可看到黃裳鳳蝶幼蟲和瀕臨絕種的萍蓬草,小溪裡疊滿拉都希氏赤蛙,從早「葛給~」叫到晚,還有賞鳥林道,很適合帶大小朋友來趟生態之旅。

註4.自嘲為風災受驚戶的馬樂,是開朗的石板藝術家,工作之餘致力於保存部落集體記憶,把石板屋的技術運用到現代工藝中,創造很多美麗的作品。

註5.因為紫蝶義工少華的牽線,本次活動有香港大埔環保會的八人小組加入,每位都是正港的蟲蟲專家,竟然連上廁所都可以發現小小的螳蛉,實在猴腮雷~)。

【延伸閱讀】

˙關於愛旅行的紫斑蝶和青斑蝶的小知識及相關報導

(關於這張圖:老闆一天到晚要我們交策略Roadmap,沒意思,還是來畫個流浪到南方的Roadmap。向來沒有手繪才華,自己看得懂就好了,希望未來這個Roadmap的點可以更多更深入。)

原來只想去台東跨年的,因緣際會地把路線延伸到高雄的茂林和美濃,剛好又許下三年不出國不坐飛機的(怪)願,可以藉此機會搭著火車從平地看高山,一圓鐵道迷的南迴普通車之旅。


大寒流天裡和同事一票人去看第三屆的米亞桑山岳影展,現場冠蓋雲集,平日佔據各山頭的在崖上吊著的在路上飆著的都聚集到小小的戲院空間裡,有布農八部和聲來開場,然後大家做起流浪的冒險的夢......。

之一:《亞洲慢慢來》裡兩個女生Pinky&Vicky的單車環球之旅來到日本的中國地區,從沖繩到九州,舟車勞頓卻悠遊自得,不追逐速度,不消費景點,而是思考對方歷史、融入當地生活,路上遇到的人都成為他們的朋友。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厲行自給自足生活的中井先生所講的一番話,他說「如果大家對待所有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都像家人一樣,那麼這世界就真的不會有紛爭了」。非常動人的胸懷,和即將去沖繩學種田的Sue分享,願你也能有同樣的收穫。

之二:在《單車、都蘭、我的夢》裡,台東光明國小畢業班用了一年時間,自己組裝腳踏車並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藝,心靈和身體同步成長,最後實踐騎單車上都蘭山的畢業之旅。看到小朋友在日記裡寫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聽到這樣的話,是不是該馬上站起來,突破自己的侷限呢?片中充滿理想主義的校長老師和家長們,讓出身於教育世家的我非常汗顏。真的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在同樣的引導下,養成獨立而堅強的人格,誠如小地方新聞中所說的:

將來,如果他們在喪志時還有一絲力氣鼓舞自己、如果他們不輕易忘記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他們不輕言放棄……不全然歸功於這些戶外經驗的鍛鍊,也與它脫不了干係。不需要特別傑出,也許就是一個平凡的、互信互助、愛鄉愛土的普通人

那麼即已足夠。

之三:挑戰《巴塔哥尼亞冬攀(Psyche:Patagonian Winter)的Andy和Ian,處於困境中也不忘自我解嘲,全片充滿英國式的幽默,屢戰屢敗後終於了解人未定能勝天,可是過程還是令人難忘。


(這段影片剪到其它片子,不過仍然精彩)

之四:《最後的部落》(The Last Nomads)裡,人類學家深入婆羅洲雨林,見證原始游牧部落面對現代文明衝擊,不得不走向末日的故事。這個故事一點都不陌生,在我們的島上,同樣的衝擊一再發生。除了憤慨還剩甚麼?人類學家用盡畢生心力為他們編纂字典,當做最後的墓誌銘,直到有天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存在,就如同最後一棵筆筒樹的消失,失去多樣化的文化│生態│社會,總有一天也會忘記自己原來的樣子,走向滅亡。

【延伸閱讀】

˙關於《亞洲慢慢來》這本書,博學的Pinky在這篇作者和讀者的對話中,寫出更多關於琉球的思考,不只慢慢行,更是趟「有使命」的旅行。

˙小地方新聞網針對《單車、都蘭、我的夢》的系列報導,每篇都很精采,必讀!
(一)(二)(三)

京漬物最高!

京都不時興大魚大肉,滿城滿谷的京漬物最好了!

隨著時令,京都四季都有美好的蔬菜,依循傳統栽培法,儘可能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賀茂茄子聖護院蘿蔔紫蘇柚子松茸昆布,還有京都名物湯豆腐湯波葉(名字很美其實就是豆皮啦),不管是百年老店的傳家祕方還是錦市場媽媽的味道,盡是天然食材之間原汁原味的完美marriage,只要一碗白飯,包準吃得又香又甜,京都真是素食者的天堂!

吃不過癮還可以帶著走,各式漬物伴手禮妝點似精品,當然價格也很高貴,回家餽贈親友也毫不失禮喔!(看看從機場到車站都有的西利就知道)

甜品與茶的儀式

從宮廷御用的京菓子到尋常百姓家的饅頭,京都人的甜品儀式有著遠從平安時代就有崇高的地位。

首先登場的是滿城滿谷的八橋餅(「生八ツ橋」,一種用麻糬皮包著內餡的零食,鹿男裡有出現過)幾天試食下來,吃膩了紅豆抹茶口味?推薦本家西尾香蕉巧克力口味,有東西合壁的趣味感,有小包裝可以買回家分送。

我的最愛是在美麗的鄉間小鎮嵯峨野吃到的「わらび餅」(warabimochi,用蕨粉做成,口感有像咱們的涼糕,屬於日本的消暑點心)沾著黑糖蜜和烤香的黃豆粉,溫柔的阿桑送上極好的手沖咖啡,和店裡熟客閒話家常,完全是日劇裡的情景。鍵善良房的葛切則是另一絕,水晶剔透的葛切泡在冰塊裡,沾著黑糖蜜下肚,(室外溫度可是零度左右),比咱們的粉條更Q,比蒟蒻更難捉摸,比米苔目更好玩;送上時都搭配兩顆小小的招牌菊壽糖,啊這就是夢幻逸品和三盆糖的味道嗎?雖然拙劣腦袋生不出「如雪般」「高雅」「深奧」的形容詞,入口即化的極致甜蜜的確撫慰行者一路走來的疲累。

甜蜜之餘來杯茶吧!京都老店一保堂茶舖,在老街區堅持百年傳統,服務人員極為親切,賣的是煎茶和京都人自慢的茶道文化,一保堂的包裝,將出自唐朝文人陸羽的茶經文字浮印於古意盎然的宣紙上,也是日本民藝的代表作。決定帶一包新年期間限定的大福茶(玄米茶)回家,吉利又討喜!

不用太講究的美食

舒老的書裡不斷鼓吹著在京都戶外野餐的美好,而且對背包客來說,舟車勞頓之間往往很難好好坐下來吃一頓飯。於是難得的冬天晴日,到出町柳的柳月堂喝咖啡,臨走帶上新鮮出爐麵包,坐上叡山電鐵往鞍馬山野餐去!這裡的麵包口味很獨特,茄子麵包洋溢地中海風情,金黃蕃薯麵包甜而不膩,連台灣最常見的玉米火腿麵包都像極小朋友最愛的玉米濃湯,難怪麵包一出爐就被掃空,每個人都帶著幸福笑容滿載而歸,連我們在短短幾天內二度上門,不顧形象邊走邊吃。說到吃不得不提到旅人的夢幻天堂京都車站,在寒冬裡無需苦苦尋覓,只要走進車站,美食街的名代豬排、地下街的蛋包飯卵と私、平價義大利麵(日本的洋食都很合我的胃口!)、附近なか卯的早餐,特別懷念納豆定食和加了小菇的味噌湯,連鎖店也有一定的品質。其他還有便利商店的御飯糰、超市的生魚片、百貨公司的美食廣場、車站旁的章魚燒小販,總能找到令人驚喜的味道,抓對時間還能有物超所值的折扣喔!

【好店推薦】

˙位於出町柳站離下鴨神社不遠的柳月堂名曲喫茶,一樓是麵包店,二樓是咖啡廳,第一代老闆是台灣人,今天的咖啡伴奏是海頓交響曲,柳月堂的老闆收藏了整面牆的黑膠唱盤,聆聽室內音響效果極佳,還是不要說話了吧,讓空氣裡只存在音樂。

˙嵯峨野二尊院附近的甘味カフェふらっと,充滿家庭溫暖的小咖啡廳,古色古香的町家陳設,窗外庭院鬱鬱蔥蔥,很適合和家人一起下午茶。

【延伸閱讀】

˙京都三部曲的《喜樂京都》裡,對京都的醬菜文化有很深情的刻劃。

˙《京都漫遊帖-12個月的愛戀記憶》:一個日本女孩用各種感官回憶京都,和珍愛的人們享受四季的美好味道。

去年去雲南時認識了幾個獨自出遊的大陸女孩,雖然年輕可是見多識廣,讓身為溫室小草的我相當慚愧。

照片是在飛來寺面向梅里雪山的歸去來吧前拍的,前頭是來自上海的Sally,身後是廣州的Sherry,完全不同典型的兩人都有不讓鬚眉的堅強意志,此行的終點也都是喜馬拉雅彼端的印度。

安藤之道相片集

一向喜歡在旅途中造訪當代建築,這次的日本之旅,來到安藤忠雄的出生地關西,終於有機會親炙大師極簡極素極實際的清水混凝土。沒能參加高貴的「講解建築之旅」,平民也有屬於平民的Ando Trip。我們的行程從京都延伸到大阪姬路,雖然因為時間、金錢、體能的限制,忍痛放棄蓮池下的紅色教堂(本福寺水御堂)和海邊迎風遠颺的白色旗幟(兵庫縣立美術館),不過安藤世界裡黑暗中有光、水泥牆外是自然的簡約美好,已成為此行最可貴的收穫。

#1 姬路文學館
大師作品隱身於平凡住宅區內,售票小姐和氣獻上允許攝影的臂章(不得拍攝展覽品)。這裡主要紀念姬路出身的文人和哲學家,多媒體的展示方式讓歷史重現,詩歌也有了生命。沒能到大阪參觀司馬遼太郎紀念館,這裡也有個司馬遼太郎紀念室,小了一號仍然壯觀,讀者置身挑高書架仰望作家平生著作,有如走入作家博學的腦海,不禁讚嘆無語。

#2 淡路島夢舞台
10層樓高的明石跨海大橋本身就是世界級的奇觀,往橋的右手邊望過去,往朝霧方向的海邊,可以發現小小並排可愛的灰藍色骰子【4x4 House】,想到屋主能委託到安藤設計理想小窩,真是平凡百姓至高的幸福! 

過了橋就是淡路島,冬天的夢舞台少了七彩花田有些寂寥。流浪漢似的我們在Westin上了五星級的廁所、在貝之濱邊發抖邊吃飯糰後,Westin的服務人員貼心的引領我們穿過名流的婚禮會場,原來海之教會隱藏在地下一角,教會比想像小很多,室內只有十字架的光芒自頂上落下,教會的出口連接到水池中的鐘塔,餘輝映照之下有種神聖的美,跟北海道的水之教會有異曲同工之妙(梁靜茹崇拜MV的拍攝地),如果可能的話好想在這裡辦場虛榮的婚禮哪!

#3 京都陶版名畫之庭
看到用陶版燒製拼接出東西方的名畫,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還有我們的清明上河圖,映著天光樹影波光粼粼,在一整個開闊的戶外庭園排排掛,藝術就在馬路邊呢,京都的氣質便是如此。

#4 光之教會
之前寫過,就不再贅述了,那天造訪教會的都是台灣同胞,雖然在外低調相見無言,心中應該都有他鄉遇故知的感動吧。


【延伸閱讀】

˙安藤忠雄走遍世界的都市徬徨,獻給所有踏上尋美之路的年輕行者的,最誠摯的教科書吧!

˙日本雜誌Casa Brutus的安藤忠雄X旅,內有安藤在海外的作品,訪談,以及日本分區參訪的建議路線,堪稱朝聖者最實用的指南。

牛年初始往國境之南走了一圈,旅途中看了海和山,睡得不多吃得很少,曬得很黑長了痘痘,看了一直想看的書也認識了有趣的大哥大姐,快樂的時光糊裡糊塗度過,原來沒有賀歲節目和方城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鄉村生活才是過年的紓壓良方哪。


其一:寧靜的海(看照片去)
阿朗壹古道號稱環台海岸公路失落的一角,是舖滿鵝卵石的海灘和無邊無際的碧海藍天,南國的風伴隨南國的濤聲,人也傳染了南國的慵懶。我們邊走邊撿,除了石頭和漂流木,海灘上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走到昏昏欲睡時發現前方路盡,只得攀陡坡高遶,原來登高後看到的海更遼闊,頓時忘記破掉的法國名牌褲子和感冒症狀,工作壓力和金融海嘯都拋諸腦後,是狼牙棒的神效、鵝卵石的糾纏還是阿朗壹的魔咒?期待接下來的旅程……。

其二:山居歲月(看照片去)
像豬仔般搭著小發財車在off-road的山路上驚聲尖叫之後,老七佳的山居歲月喚起我雲南雨崩的回憶。在沒有電力、手機不通的山地部落裡,孩子們比賽射箭,大人們搓小米丸子,用木材燒洗澡水,用石板烤豬肉,艷陽下吃西瓜,星空下喝小米酒,山寨裡跛足卻溫馴的狗狗,山路上伴隨我們的蝴蝶野鳥,都是原始簡單的幸福。最好玩的是在黑暗又漏風的石板屋裡,船長好心生了火取暖,於是在煙霧瀰漫中沉沉睡去,原來城市人的胡搞瞎搞全然破壞了石板屋的呼吸功能,我們卻懶惰到連求生的意志都沒有了,索性把頭埋到睡袋裡用面紙蓋上,只有船長抱著睡袋摸黑衝出求救滅火,大夥哈哈笑到沒力。

其三:花田紀事(看照片去)
從原始叢林返回人文氣息濃厚的客家小鎮美濃,美濃於我是處處有花海,民宿在廟裡,抬頭見格言,低頭吃豬腳。我永遠記得那個蛙鳴震天涼風徐來的晚上,星星月亮眨著眼睛微笑,我們在深夜咖啡座裡遇見靦腆的陶藝家夫婦,在艷陽天裡單車上路周遊老街古厝和人瑞爺爺打招呼,聽老爹解說鄉土歷史,原來美濃不只油紙傘,更洋溢著社區營造的愛鄉情懷。

【好店推薦】

˙台東大武鄉山區逸園山莊:民宿主人在山坡上養蜂種梅,自製脆梅和梅露,山頂的瞭望庭也是絕佳的露營地,可以遠眺太平洋。

˙老七佳石板屋:帥氣的排灣勇士查理法特大哥帶我們部落巡禮,住在有百年歷史的石板屋裡,星空下火堆旁依稀感覺祖靈相伴,都市人難得的體驗。

˙美濃興陶窯:在鴨舍改建的「椰林小築」裡品茶喝咖啡,欣賞主人燒製的茶壺器具,還有米格魯靜靜依偎腳邊,整個人都氣質起來。

以前跟朋友討論到理想的日本旅遊,當下被說京都很適合小狸。那時候我還沒有真正在這古城裡,享受慢慢散步說話的悠閒,更不知道伏見稻荷大社有滿山的狐狸啊。

依循慣例,行前先讓自己從文字開始想像京都。

首先是舒國治的《門外漢的京都》,比門外漢還外行的我,可是反覆讀了好幾次,加上地圖和指南的輔助,才弄清楚舒氏天南地北貫通古今的趣味所在。於是我嚮往帶著飯糰在鴨川旁野餐,或者在黑夜裡倚著長牆前行。

然後是川端康成的《古都》,我要去看西陣格子門後細細織就的百年傳統和町家風情,並冀望成為像北山杉一般直挺向上的人。

壽岳章子京都三部曲則是意外的驚喜,《千年繁華》、《喜樂京都》、《京都思路》裡,有老太太的追憶似水年華搭配精緻的手繪插圖,希望我到了像他的年紀,也能如許溫柔的回憶我愛的街頭巷尾點點滴滴。

還有大河劇裡的源平合戰、平安京的百鬼橫行、源氏物語的千年愛戀,多麼華麗深厚的古都風韻,對入戲太深的人來說,京都處處有故事,處處是舞台。

至於旅遊指南,推薦秋雨文化出的《京都》:將京都分區整理,將旅遊資訊和深度介紹以最簡潔的方式呈現非常實用;如果想一再造訪,推薦日文版的京都散步地圖,貼心標示出每條路線的景點、特產和所需時間,一書在手,註定這不是最後一次來京都。
光之教會及其他

輾轉來到大阪市郊的光之教會,雖然事前已經用email確認了好幾次,因為未如牧師要求的於到訪前致電確認,所以在門口被說教一番。面對日本人的嚴謹,我們的阿Q實在不可取,切記莫當失格旅人。


來到有女兒國之稱,瀘沽湖邊的摩梭部落,「女兒」一詞在此有了幸福的定義:女兒不再附屬於父母兄弟公婆丈夫之下,她們是延續家庭生產力的母親,是未來的一家之長;而放下父權重擔的男人們,在重女不輕男的摩梭社會裡,和兄弟姐妹們共同養家,共同照顧下一代(姐妹們的孩子)。摩梭男女沒有成家立業的壓力,卻又享有家庭的溫暖,生理需求也有紓解之道,大家活得更自在,簡直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國度。

麗江相片集

關於麗江的出名之處,除了暢銷書《麗江的柔軟時光》,再者就是揮之不去的一米陽光了。前者和內地其他旅遊書一樣,介紹當地的吃喝玩樂,充滿大量手繪插圖和懷舊質感;後者是由何潤東和孫儷演出的偶像劇,牽扯多角戀情和複雜商戰的情節,麗江在其中成為城市男女尋求夢幻愛情的所在,為何是一米陽光呢?戲裡說的是:古城充斥著來來往往分分合合,每天都有故事發生,有的延續有的就隨著麗江的水消失,但玉龍雪山金頂的一米陽光作證,有一對男女在那裡以生命雋刻了愛情。

由於我是第一次出門這麼長時間,從溫暖潮濕的亞熱帶一路到溫差大的高原型氣候,跋山涉水所經路線很長,所以事先的打包工作確實花了些時間,在此跟有同樣計畫的朋友們分享。3個禮拜所需要的物品如下: